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理解“启示、证明”等词语的意思。正确区分近义词“敏锐、灵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说说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3、继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资料。
4、了解飞机靠雷达在夜间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受到的启示,知道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
蝙蝠飞行与飞机夜航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资料。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以图为媒,导入新课
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第十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首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词语,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合作交流: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课件,学习生字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科学家通过试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的难题。)
导语:蝙蝠在晚上无论怎么飞,都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到底为什么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做了无数次实验,下面我们进一步读课文,了解这些实验。
三、品读体验:
(一)品读4—5自然段感知。
1、学生自读,然后完成下面的表格:老师出示课件。
实验次数
实验的方法
实验的结果
蝙蝠探路工具
第一次
蒙眼
没响
不是眼睛
第二次
塞耳
响
与耳朵有关
第三次
封嘴
响
与嘴有关
2、要求分学习小组讨论填写。
3、抽学生说,老师填写。
4、巩固这部分内容,抽读,比赛读。
5、出示小黑板上的两个句子进行比较。
A、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B、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师提问:这两个句子哪句好?为什么?
同桌讨论回答,老师指导。
(蝙蝠探路时靠的是嘴和耳朵两种器官同时起作用。)
过渡句:哪么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呢?请同学们自由默读第七自然段。
(二) 品读第七自然段感悟。
1、默读,自己在笔记本上画出蝙蝠飞行示意图。
2、学生自画,老师巡回指导。
3、抽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评比)
4、老师也画了一幅自己的示意图与你们比一比。
嘴
耳朵
超声波
发出
遇到
射反
5、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
6.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根据这一部分的学习方法自学第8自然段。
五、细细品读第8自然段,感悟飞机如何利用雷达探路。(出示友情提示)
1、找出描写雷达探路的句子读一读。
2、根据前面蝙蝠飞行示意图,自己能独立画出雷达为飞机导航的示意图吗?
3、试一试,画在笔记本上。
4、画好后,抽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来。
天线
荧光屏
无线电波
发出
遇到
射反
5、师生共同来肯定评一评。
6、同桌互相交流,根据示意图说说雷达是怎样在夜间为飞机导航的?
导语:同学们:根据以上的两幅示意图,我们又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
出示制作的卡片,填空用图形表示。
A、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
B、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
C、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
六、巩固延伸。
过渡句: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还了解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2、师生共同评价,谁的资料好,语言又流畅。
七、总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或了解了什么知识?希望以后有时间多读课外书,掌握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