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周期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列举、推理、计算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3.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解决时间周期问题的规律,并会运用这个规律来解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周期现象的概念
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是什么日子?对,今天是3月31日星期二,再过一天是星期几?再过2天呢?再过3天呢?„„再过7天呢?再过7天还是星期二,让我们继续数下去(课件呈现翻日历情境),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样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在数学上叫周期现象。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时间的周期问题(板书课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日历翻到了4月16日星期四,请仔细观察,你又发现了什么信息?(课件出示情境图)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4月16日到5月2日一共有多少天?
(2)5月2日这天是星期几?
根据学生的问题,教师及时进行评价并课件出示问题:5月2日这天是星期几?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1.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谈话:怎样才能知道小华的生日是星期几呢?请同学们先静静地想一想,在1号作业纸上试一试,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预设: (1)查年历卡的方法。
(2)列举法:第一种:把从4月16日到5月2日所有的日期以及对应的星期几都一一写出来。
提问:还有不同的列举方法吗?
第二种:只写一组星期一至星期日。
追问:为什么你只写了一组星期几呢?
谈话:是啊,7天为一个周期不断重复出现,所以只写一组就可以了,你可真聪明!我们把不断重复的这一组就叫做一个周期。
谈话:对于这两种列举方法,你想说点什么?
(3)推算法:重点提问:“为什么要加7呢?”
(4)根据周期进行计算
追问:谁听到他总天数16天是怎样求出来的?为什么要用16÷7?余数是2天,你为什么就能断定答案是星期六呢?
预设:16天里有2个周,还余下2天,4月16日是星期四,两周后还是星期四,余下2天,就要从星期四往后推算2天,所以是星期六。
2.借助课件,进一步梳理解题方法。
谈话:刚才交流的几位同学方法都很好,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方法,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请看大屏幕:第一种查一查:
第二种列举法:
第三种推算法:
第四种计算法,并借助课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16天里有2个周,还余下2天,所以答案是星期六。
三、比较总结,提升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交流这些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梳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小结: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根据周期是7天的规律进行解答的。做题时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出了周期问题的基本解题步骤:一找周期,二列算式,三看余数。(板书3个步骤)
四、巩固算法,形成技能
2015年5月2日是星期六,6月1日是星期几? 重点交流:怎样算的?怎样想的?
学生独立完成后,重点交流:这也是周期问题,周期是4。 五、课堂延伸 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用刚学到的本领解决了生活中的周期问题,你们太厉害了!其实周期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还能想到哪些周期现象呢?
五、课堂总结,深化体验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赶紧和老师同学分享一下吧!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三方面谈收获。
预设:生1:这节课我认识了周期现象。
生2:我学会了周期问题的解答方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周期问题。
生3:这节课我又掌握新本领了,我真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