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三个小朋友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纸上的故事。课文内容浅显,学生一读即懂,本文对话较多,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我不断思考:如何使用好教材,利用好课堂,如何能更好的让学生走进文本再回到生活呢?教材是文本,是传承文化的有形载体,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让充满灵性的人与静态的文本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是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作为一名教师所追求的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是使孩子达到学习目的的最佳途径。课始(出示课件),我让同学们边观察图画边听老师说谜语:云儿见它让路, 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话音刚落,同学们便异口同声地说:“风”。我随即在黑板上板书“风”这个字,接着问同学们“谁能背诵这首诗?”同学们更跃跃欲试了,每个同学都背诵得那么流利。本节课,有三个小朋友想和我们一起来画风,让我们欢迎他们的到来吧。这时,同学们已迫不及待了。我抓住学生都想争当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的特点,课件出示小组学习提示,让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的最默契。小组学习,给每个同学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他们可以在快乐的舞台上各展风姿。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教师应当把爱心献于学生,把读书、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学习方法传授于学生,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能“自读自悟”的最佳境界,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我问同学们:“哪位小朋友先画风的?”“赵小艺”。同学们体会深刻,脱口而出。“她是怎样画风的?”随即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认真观察,风在哪儿?图文并茂,学生感悟更深了。由此,引导学生概括“旗子飘”。在赵小艺的影响下,陈丹和宋涛也画出了自己心中的风,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赏中体会,从而概括出“小树弯”“雨丝斜”。赵小艺灵机一动,又画了一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三个小朋友多善于观察、勇于创新呀!
文本是静态的,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融入生活。为此,我送给同学们一首《画风歌》,在他们的琅琅书声中体验生活,深化主题,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我们为他们创设乐学多思、乐读多悟、兴趣盎然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