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能力目标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课,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思想觉悟目标通过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从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教学重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教学难点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准。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四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请同学们看投影片。提问:请按时间先后把这几张图画排列一下,并说明它们分别反映了哪一个社会。(设计此问题的目的:①从感性材料入手,对几种社会具体情况进行回顾,为本节学习社会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等内容做准备;②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学生回答,教师归纳。)这些图片分别是表现原始社会人们进行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奴隶社会提洛斯岛的奴隶市场、封建社会时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我国社会主义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图片。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到底是怎样的呢?社会形态的更便是偶然的还是有规律可循的?人类最终的理想社会是什么?学习第五课,就可以解答这些问题。我们要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探索其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讲授新课第五课 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板书)第一节 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板书)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板书)(一)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板书)提问: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请你简单地概括原始社会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原始社会是最初的人类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人们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没有私心和贪欲,不存在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但原始人刚刚脱离动物界,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使用石制工具,生存条件及其艰难,生存环境极为险恶,时刻面临着自然灾害的威胁、疾病的侵害和猛兽的袭击,处于野蛮和蒙昧状态,还曾有过人吃人的现象。所以,原始社会并不是理想社会,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最初的发展阶段(板书)经过漫长的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进入了努力社会。提问: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请你说说有那些转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第一个阶段社会,从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到以生产 资料私有制为基础;从无产阶级到有阶级;从平等的氏族制度到产生了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从人们平等互助到有了剥削和压迫。但奴隶社会毕竟向前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科学和文学艺术开始形成并日益发展起来,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此后,人类社会继续向前发展,封建社会代替了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取代了封建社会。虽然它们都是阶级社会,但都是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教材第114~115页,了解阶级社会发展的概况或看相关内容的录象。)2.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板书)虽然阶级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文明每前进一步,对一些人是好事,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未必是好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必然要进入没有阶级对立、没有剥削和压迫、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3.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的理想社会(板书)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产品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社会;是阶级和阶级差别最终消失的社会;是人们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极大提高的社会;是人人过着富裕、幸福生活的社会。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这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已经到来。提问:请你归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学生回答,教师结合投影1归纳。)投影1: 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劳动成果少 共同劳动 原始社会生产状况 人与人互相合作 生产资料集体公有 平均分配消费品 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录象:排球比赛正常的三下进攻与两次球进攻。)排球比赛的进攻一般是经过一传、二传,最后扣杀或吊球完成,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经一传后,第二下触球便把球击过网,完成进攻。也就是说,在排球比赛中的进攻一般是三下进攻,但也有两次球进攻的特殊情况。那么,请同学思考一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般过程,是不是也有特殊情况呢?回忆一下,哪些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有差别?(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西藏民主改革后,西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昔日百万农奴实现了划时代的历史跨越,从黑暗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古代日耳曼民族,由于侵入西罗马,面临先进的生产力和封建制生产关系,有原始社会瓦解阶段,直接进入了封建社会。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各自的发展历史上各具特点。(二)各具特点的发展道路(板书)提问:请归纳这些国家、地区发展的特殊性是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归纳。)这些特殊性表现为: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越过了其中某个或某几个社会阶段,跳跃式地向前发展,就像排球比赛中的两次球,跳过了二传这一环节一样。人类社会发展的特殊性还表现在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相同。1.表现:一些国家、地区和民族跳跃式向前发展(板书)社会制度的具体形式、社会变革的具体方式不相同(板书)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殊性呢?(学生回答,老师归纳。)由于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社会发展都有自己的特点。2.原因: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的差异(板书)提问:这种特殊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否矛盾?(可提示“两次球”与“三下进攻”是否矛盾。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统一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其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最终还要汇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列宁说过,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3.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是统一的(板书) 归纳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过程,两者是统一的。任何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其社会发展的特殊过程,最终还是要汇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中去,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总趋势是不会改变的。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认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反复而动摇;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发展又各具特点,有的呈现出跳跃式向前发展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不能照搬别国的经验,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巩固新课讨论:中国的社会发展相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而言,有何特殊性?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课后作业小论文: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社会就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走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提问: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哪几个社会形态?(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是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那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这样一个过程,它是由领袖或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的,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什么支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讲授新课二、衡量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板书)(一)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板书)人们要生存、要发展,首先必须解决衣、食、住、行、用等问题,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这就必然要发生两方面的关系:一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略)1.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板书)提问: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它总是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人们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随着生产经验的积累、劳动技能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应用,从而使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水平。投影1:最初、最低阶段 原始社会 理想社会 阶级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投影2:原始社会后期 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逐渐转归个体家庭私有 劳动代替共同劳动个体 出现金属工具 生产力水平提高 提问:这两个投影说明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学生回答,老师归纳。)说明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社会的主要矛盾(板书)投影3: 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起促进或阻碍的反作用 决定其性质与变革 生产关系 生产力 提问:请你根据投影的内容,结合某一具体社会的发展历史,简要概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回答,老师归纳。)例如:奴隶社会初期,奴隶制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因此,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奴隶社会后期,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随着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便逐步取代了奴隶制生产关系。可见,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关系就要相应地发生变化。新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较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代替较低的社会发展阶段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的生产关系刚刚出现时,同生产力相适应,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生产力的发展就要求改变原来的生产关系 ,由更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由此可见,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建立在发达生产力的基础声。因此,在现阶段,我们党确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而要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和发展,使我国形成发达的生产力。(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板书)提问:A.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往往要经过一个长期、曲折和复杂的斗争过程。那么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判段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灭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其标准是什么?结合具体社会的状况,加以说明。B.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来看,各个不同的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 决定的。因此,判断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灭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应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对于这个标准,你认为正确吗?(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奴隶社会建立后,虽然出现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但奴隶制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奴隶社会后期的生产力水平从整体看要比奴隶社会初期高,如果用生产力水平的高低的标准来判断,那么奴隶社会是进步的,不应该被封建社会所取代。可见,生产力水平高低不能作为判断社会制度是进步还是退步的标准。根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理,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或灭亡,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就在于这个社会的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1.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是衡量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板书)因此,我们可以看出,生产关系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滞后或超前,都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的,生产力水平不高,而且地区发展不平衡,这样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我们不能追求生产关系的“一大二公”,只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才能促进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正处在初级阶段,也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决定的。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板书)想一想:什么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它是根据什么原理提出来的?课堂小结本节课是人类社会发展史常识的总结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一条原理、一个主要标准。一条原理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一个主要标准是:生产关系是否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判断一种社会制度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的主要标准,这对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意义。巩固新课课堂讨论:1.西藏能够从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说明社会的发展 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课后作业学习了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后,请你运用这一原理,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形成、发展、灭亡过程的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