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分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的课文。这是一篇科普知识文章,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让飞机在夜间能够安全飞行。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蝙蝠和雷达》,就会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根据生字画出词语,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4、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记字方法。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生字。
五、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仿生学的资料,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字词都撑握牢固了吗?【出示课件】(我能行:比一比,谁读得既正确又响亮?)
蝙蝠 捕捉 飞蛾 蚊子
避开 铃铛 敏锐 苍蝇
揭开 障碍 荧光屏
一红一绿 横七竖八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研读课文
同学们对本课的字词掌握得不错,下面我们和作者一起走进课文,探讨蝙蝠和雷达的秘密。请同学们根据互助学习提示展开小组学习。
【课件出示】互助学习提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一想,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用“——”画出有关语句。
3、细读第4、5、6自然段,思考:科学家通过几次试验弄清楚蝙蝠飞行的秘密?填写下表。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讨论: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教师引导,集体展示
(一)刚才各个小组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小组学习,想不想把你们的学习结果展示给大家?(想)
老师想问一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指名让学生回答。
同学们很聪明,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那么,又是谁反复试验得出结论呢? 让我们一起学习4、5、6自然段。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在什么环境中做实验,分别怎么做,结果怎么样?得出了什么结论?
(2)指名回答,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二)科学家通过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教师一边演示课件,一边复述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当超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教师演示完毕之后,请同学们填空。
它一边( ),一边 ( )。这种声音叫做( ),人的耳朵( ),蝙蝠的耳朵却( )。( )像( )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 ),传到蝙蝠的( )里,蝙蝠就立刻( )。
(三)蝙蝠飞行的秘密揭开了,于是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课件出示雷达,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雷达】完成下面的填空。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 )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 )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四、小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板书复述蝙蝠探路的原理
2、请同学们阅读【资料袋】
自然界中生物的奇特本领,常常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比如,青蛙的眼睛非常奇怪,它们看活动的东西很敏锐,可是对静止的东西却是“视而不见”,人们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机场的指挥人员在电子蛙眼的帮助下,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
人们研究生物某些器官的构造和功能,从中得到启示并进行模仿,研制成功新的仪器、机械,于是产生了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
五、作业超市
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