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读通读顺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体会表现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感悟主席毛泽东的无私胸襟和父亲毛泽东的慈父情怀。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教师直接导入新课,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学习,初知内容
1.自由读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交流课文大概内容,引导学生讲完整讲简洁。
彭司令从前线发来电报,毛岸英在战争中牺牲了,彭司令要求将遗体运回国,朝鲜金日成要求葬在朝鲜,主席强忍着悲痛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并在电文稿上做了批示。
(2)师小结:这篇课文包含了一封电报,同时又包含了二个来电,一个批示。我们今天的课文就是由它们组成。
师:孩子们,当主席收到这封电报,主席的脑海中肯定出现了一个人,那就是毛岸英(生答)
(3)出示毛岸英的照片,简介毛岸英。
师:让我们端详着这张照片,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日子,一起来看电报内容。
2.出示电报:
(1)师:听老师读电报内容,听完以后告诉老师从电报中你看到了怎样的一个毛岸英?
(2)从这份电报中读懂这是一个怎样的岸英?
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的岸英
一生:为朝鲜人民不顾自己安危的岸英
师引:就是这样一个爱祖国爱人民、为朝鲜人民不顾自己安危的岸英牺牲了,年仅28岁。那老来丧子的毛泽东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三、部分理解,细悟情感
1.痛失爱子的毛主席心情是怎么样的?
学习指导:
(1)朗读课文,把表达主席心情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单写一下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讨论交流,分享你的体会。再读课文,找出表达作为父亲毛泽东心情的句子找出来,多读几遍!
学生读课文,师巡视点拨。
2.交流体会:同学们,此时痛失爱子的毛泽东心情怎样呢?
(1)一生:心情悲痛。我从“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读出来。
师:孩子,你能不能简单分析一下这句话?
生: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心情很悲痛。
师:是的,正所谓大悲无言。
生: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从中看出内心痛苦。
师:看出毛泽东借吸烟来解除――内心的痛苦。
生:从“饭菜已经热了几次”也可以看出悲伤。
师:是的,老来丧子,人生一大痛,已近60的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大儿子,这是一种剜心刺骨的通,谁来读──(读完评价:读得很流畅,但情感不太到位,未体会出此时的悲伤)
师:此情此景,老师也想来读一读这句话,老师读完让同学们来评一评,师开始读——(读完让刚才读这一句的同学评价,孩子觉得我读得更体现出悲伤)
师:让这位同学再读这句话,感情体会进步了。
全体同学再读这句话,从中体会感情。
‚师:更何况岸英已是毛主席一家为了革命而牺牲的不是第一个亲人了,他的妻子、弟弟、侄子都牺牲了,他怎能不肝肠寸断呢?读再来──
ƒ师:是呀,这次怎么会回不来呢?怎么会牺牲呢?大悲无言,大爱无声,毛主席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的心在颤抖、在流血。读──
④师:孩子们,次时的主席正在一支又一支吸着烟,透过这满屋子的烟雾,往事历历浮现眼前,此刻他看到了什么?(生答:看到了毛岸英、看到毛岸英微笑着向他走来……)
师:往事是欢乐的,让主席想起很多(课件出示),一起读——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
师:当他再一次想起这些,当这些鲜活的情景活生生出现在眼前,他的心情是——悲痛的,怀着悲痛的心情一起读——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师总结:此时的主席不相信这是真的,不相信儿子已经死去,他陷入了无比悲痛之中,
(2)生:“岸英!岸英!” 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①师:“岸英!岸英!”四个字出现了两个感叹号,从这二个感叹号中,你读明白了什么?
生:不相信这是真的。
生:主席非常想念岸英。
师:千言万语都化成了对儿子名字的呼唤,让我们带着这样的一种希望一齐呼唤,一起读——“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生齐读)
师:喃喃是什么意思?(连续不断小声说话、自言自语、轻声嘀咕)谁体会到什么?
生:痛心
师:非常非常痛心。这是一种锥心的痛。痛汇成了一句话――生齐读体会。
(3)生答: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生:我从这句话的“强忍”体会到主席内心的痛苦。
生:我从这句话的“无限的眷恋”体会到主席当时痛苦的眼泪快要流下来了。
师:可不可以把“无限的”去掉?
生:区区一个眷恋已经无法表达此刻主席的悲痛了。
师:主席为什么仰起头望着天花板?眼泪此刻在哪里?此刻你看到了主席怎样的眼睛?
生:充满泪水、热泪盈眶(齐读,感受心情)
师:他是驰骋疆场多年的伟人,此刻的悲痛只有他自己知道,让我们带着这种悲痛一起读——
孩子们,你觉得这种悲痛你表达出来了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再次将内心的感情流露出来。
3.浅谈内心想法
师:此时作为父亲的毛泽东多么想见见儿子的最后一面。其实作为主席的他是完全可以见上这最后一面的。是将儿子运回国还是葬在朝鲜?当时主席内心产生两种想法,哪两种想法?(选生回答)
(1)出示两种想法: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2)这两种想法交织着,读读这两种想法,从中读懂了一个怎样的主席?怎样的父亲?
生:舍己为公的主席。
生:爱子情深的父亲。
师:此时的主席想到还有很多的父母不能和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儿女相见,我又怎能特殊呢?于是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这是伟大父爱的延续,这是伟大的宽阔胸怀。
4.在作为父亲与主席两种身份之间,毛泽东作出了一个普通而伟大的决定。
(1)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齐读)
(2)再解诗意: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师:此刻想起16岁的毛泽东写给自己的(课件出示,齐读)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当时的毛泽东多么有豪情。但同样的情境,题给自己的儿子,这是多么不一般的心境。生再次体会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拓展知识,情感升华
1.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我们的主席?
生:主席为什么下意识地踌躇一会儿?
生:为什么把儿子葬在朝鲜?
师: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可以从这段话中找到答案。
2.师配乐朗诵拓展内容,加深体会:
这种悲痛一直延续到毛主席逝世,在整理主席遗物时发现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一条毛巾,这些东西不是主席的,是他的爱子毛岸英的。
师:孩子们,主席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将这份感情压在心底,让我们怀着对主席的爱戴,对父亲的尊敬,再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五、布置作业
六、小练笔:(仿写)哀痛的一夜。
仿照本课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的句子,写一写毛主席收到电报那一夜的情景:主席想了什么、做了什么等。
七、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
心情——悲痛
伟大
想法——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