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教学设计

ID:516488

大小:16.7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学习驳论方法。      2、感悟鲁迅爱憎分明的情感。    一、预习导学    【知识链接】     1、驳论文简介: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一般说来,批驳对方的论点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直接批驳对方的论点。二是驳论据。三是驳论证。     2、“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因此,在当时有些人便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针对上述情况鲁迅于1934年9月25日,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为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的自信心写了这篇文章。      3、当时有代表性的悲观论调:     ①《大公报》:“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既已荡然无存,不待外物之来,国家故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     ②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大肆兜售“三日亡国论”:“到现在日本一切军事的准备比世界上任何一国都要充足,不仅十天之间,三天之内他就可以把我们中国所有沿江沿海的地方都占领起来,……灭亡我们中国。”     4、检测预习情况:    (1)作者简介: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           )家。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        》)、(《彷徨》)等,散文集(《            》),诗歌集(《         》),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     (2)注音     家谱(   )  省(   )悟  诓(   )骗   诬(   )蔑    前仆(  )后继   搽(    )粉    二、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思考如下问题:     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  作者为什么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三、研读与赏析     1、1、2两段话揭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2、就3至5节来看,写驳论,要善于寻找批驳的“突破口”,所谓“突破口”,就是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抓住了它,就能击中要害。想一想,本文反驳对方的什么?【选择:论点,论据,论证】对方谬误的薄弱环节是什么?       3、阅读6~8节并思考:     文章在直接批驳对方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论据是什么?       4、朗读第9段,回答:文中哪句话直接指出敌论证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文章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四、编列写作提纲: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论据    不久:只希望“国联”             树靶子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失掉的是“他信力”             直接驳斥                           发展着“自欺力”                      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埋头苦干的人             间接驳斥        古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                      论据         舍身求法的人                                        有确信                             今    不自欺                                   前仆后继的战斗             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看地底下 五、感悟鲁迅爱憎分明的情感:找出文中相关语句朗读并分析。 六、当堂训练     材料:2011年10月13日,年仅两岁的女童小悦悦走在巷子里,相继被两车碾压, 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而去。于是有人惊呼:中国人已经丧失了雷锋精神。     面对这一错误论调,你如何进行反驳? 七、课后延伸训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友邦惊诧论     ①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读书呀,读书呀,不错,学生是应该读书的,但一面也要大人老爷们不至于葬送土地,这才能够安心读书。报上不是说过,东北大学逃散,冯庸大学逃散,日本兵看见学生模样的就枪毙吗?放下书包来请愿,真是已经可怜之至。不道国民党政府却在十二月十八日通电各地军政当局文里,又加上他们“捣毁机关,阻断交通,殴伤中委,拦劫汽车,攒击路人及公务人员,私逮刑讯,社会秩序,悉被破坏”的罪名,而且指出结果,说是“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②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统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③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④即使所举的罪状是真的罢,但这些事情,是无论那一个“友邦”也都有的,他们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盗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摆什么“惊诧”的臭脸孔呢?     ⑤可是“友邦人士”一惊诧,我们的国府就怕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好象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象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象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象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⑥几句电文,说得明白极了:怎样的党国,怎样的“友邦”。“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党国是要我们遵从这“友邦人士”的希望,否则,他就要“通电各地军政当局”,“即予紧急处置,不得于事后借口无法劝阻,敷衍塞责”了!     ⑦因为“友邦人士”是知道的:日兵“无法劝阻”,学生们怎会“无法劝阻”?每月一千八百万的军费,四百万的政费,作什么用的呀,“军政当局”呀?       ⑧写此文后刚一天,就见二十一日《申报》登载南京专电云:     “考试院部员张以宽,盛传前日为学生架去重伤。兹据张自述,当时因车夫误会,为群众引至中大,旋出校回寓,并无受伤之事。至行政院某秘书被拉到中大,亦当时出来,更无失踪之事。”而“教育消息”栏内,又记本埠一小部分学校赴南京请愿学生死伤的确数,则云:“中公死二人,伤三十人,复旦伤二人,复旦附中伤十人,东亚失踪一人(系女性),上中失踪一人,伤三人,文生氏死一人,伤五人……”可见学生并未如国府通电所说,将“社会秩序,破坏无余”,而国府则不但依然能够镇压,而且依然能够诬陷,杀戮。“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选文是___________写的,这是一篇以反驳为主的________________文,反映的是1931年____________事变后学生爱国请愿的事。     2.在第①段中找出敌论点和论据写在下面。    (1)敌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敌论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②③④段,这几段文字是针对“国府”通电中_______的谬论来批驳的。     4.第⑤段则是针对通电中___________________的谬论来批驳的。     5.研读课文第⑧段:      敌论已驳倒了,为什么还引用《申报》上的这则消息内容?     备注        1.题解     本文写于1931年12月20日至21日(最后一段是补写的)。“友邦惊诧”是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电文上摘引的,加上引号除表示直接引用外,还含有嘲讽和否定的意思。友邦,本指友好国家,此文中指的是英、美、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他们支持国民党政府打内战,处处维护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和他们在中国的侵略复兴。“惊诧”,惊讶,诧异,是所谓的惊诧。        2.背景简介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仅三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的黑、吉、辽三省。中国共产党于9月20日和22日连续发表宣言,提出“组织群众的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战斗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各地爱国学生三次到南京举行请愿活动。国民党政府对学生采取欺骗手段,说要依靠“国联公理之判决”,要学生回去,“安心读书”;后于12月17日竟下令打死打伤学生100多人;为了掩盖罪行,国民党政府竟诬蔑学生,给学生加上了种种罪名,在这种情况下,鲁迅挺身而出,揭露国民党政府卖国投降的罪行,对“友邦惊诧”的谬论进行批驳。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