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会认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风的录音,让孩子听一听,说说:你听到了什么?平时你都感受到了怎样的风?唐代诗人李峤专门作了一首诗,名字就是《风》,咱们一起来欣赏。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出来呢?有三个小朋友他们竟然画出了风,咱们一起看看这个故事。播放录音。老师板书课题《画风》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会认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学习生字词
1、认读三个小朋友的名字,去掉拼音继续认读。
2、读生词:
wū xiǎn hū xié sī
乌云 显得 忽然 斜斜的雨丝
gān zhuàn zhǎ
旗杆 呼呼地转 眨眨眼睛
自由读,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去掉拼音,拍手齐读。
3、认读多音字:(1)杆gān 栏杆旗杆(较长的读一声)gǎn 笔杆 秤杆(较短的读三声)(2)转 zhuàn 转动zhuǎn转身
四、细读感悟
1、带着问题读书:
(1)三个小朋友分别是怎样画风的?
(2)你知道这几幅图分别是谁画的吗?
(3)你会画风吗?说说你画风的方法。
2、齐读第一段。
宋涛、陈丹、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在洁白的纸上画了房子、太阳、大树,陈丹还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
3、默读课文4—8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读一读。(1)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2)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3)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4、讲解重点
(1)出示图片,这是谁画的风?怎样表现风的?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指名读,齐读)
说一说: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
(2)出示图片,这是谁画的风?怎样表现风的?
陈丹说:“我也会画风了。”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指名读,齐读)你来做一个小诗人。填一填: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
(3)出示图片,这是谁画的风?怎样表现风的?
赵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指名读,齐读)你来做一个小诗人。填一填: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赵小艺笑着说:“我还能画!”她画了个拿着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指名读,齐读)你来做一个小诗人。填一填: 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4)齐读: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动了,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风来了,风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转动的风车里。
(5)齐读最后一段: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6)指名读:宋涛陈丹赵小艺,喜欢画画在一起。眨眨眼睛有创意, 决定画风比一比。红旗飘飘迎风舞, 斜斜雨丝送春意。小树弯弯风车起, 开动脑筋解问题。忽然一阵微风起, 画儿显得更美丽。
(7)分角色朗读:请同学分别扮演宋涛、赵小艺和陈丹、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小组分角色读,再小组赛读。
(8)小结:画风不是直接把风画出来,是画与风有关的事物。
五、拓展知识
1、生活中的风:展示图片,让孩子说一说,你从哪里看出来风?
2、你是怎样画风的?展示图片,让孩子说一说,是怎样画风的。
六、作业超市:
1、把你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2、声音、气味跟风一样,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聪明的你,开动脑筋把它们画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