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各部分名称的基础上,能利用观察—猜想—验证—总结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教学过程:活动一:温故知新
1、什么叫比例?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2、如何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3、什么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是前面学习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活动二:创设情景,提供素材
请看大屏幕:从图中您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您能写出那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哪位同学想把你写出的比例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3:18=5:30 18:3=30:5
同学们快速判断一下这成比例吗?是。为什么?还有不同的比例吗?
生: 3:5=18:30 5:3=30:18
这个可以吗?可以
活动三: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师:仔细观察这些比例,每组中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分别算出两外项和两内项的和、差、积、商,从中发现什么规律?先独立思考——把您的发现和想法在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并把它记录在本子上。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吧。哪个小组把您的发现同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能具体的说一下嘛。18:3=30:5这个比例中,两个外项3*30=90,两个内项18*5=90,我们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会研究还善于发现总结,真了不起。
师:和他们发现一样的举手,谁能把这个规律再来说一下?
生:在比例中,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
师:刚才我们发祥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那么他们的和、差、商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
生:我觉得没有。
师:有没有,我们可以借助一组比例进行验证算一算。看18:3=30:5这组比例。
内项和:18+5=23
外项和:3+30=33
内项差:18-5=13
外项差:30-3=27
内项积:18*5=90
外项积:30*3=90
内项商:30/3=10
外项商:18/5=3.6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生: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活动四: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借助18:3=30:5发现了这个规律,这个规律对任何其它的比例是否也适用呢?怎么办?验证一下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比例,看是否存在这样的规律?
师:谁愿意把你的验证过程同大家分享一下。
生:2:4= 4 4*4=16,2*8=16,故两内项的积等于两外项的积。
多媒体展示,直至出现省略号
师:同学们,那在不成比例的式子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80:2=200:1 2*200=400,80*1=80,怎么样,同学们?(不相等)
师:看来在不成比例的式子中。两内项的积与两外项的积不相等。只有在比例中,两内项的积才等于两外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研究过程:借助比例产生联想,接着进行举例验证,发现猜想师正确的,最后总结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同学们猜想—验证—总结是我们数学上经常用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活动五: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刚才我们总结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用比例的意义外,还可以用什么:比例的基本性质
请看大屏幕:1)能不能组成比例?
2)( ):3=8:12 ( )里填几?为什么?
3)8:9=12:( ) 你会填吗?可以动笔计算一下答案,同意吗?作对的请举手?
4)你能求出比例中未知项吗?那位同学到黑板上做一下,20:25=4:X
师:请这位同学讲讲你是怎么想的?
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25*4=20X,X=100/20,X=5
师:同意吗?谁也是这样做的?
师:老师有问题了,25*4=20X这一步是怎么得出来的?
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所以25*4=20X
师:同学们,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将新知转化为旧知,转化是我们在数学上经常用到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了比例的未知项,这个过程叫做解比例。解比例和解方程一样,一定写上解,而且等号要对齐。
出示题目 = :X=2:
自主练习:1、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6:9与9:12 1.4:2与7:10
2、填一填:①用8的4个因数组成比例。②写出比值是0.4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3、下列的4个数能组成比例吗?①请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您是怎么判断的?②下列4个数能组成比例吗?您是怎么判断的?
4、猜一猜,小动物盖住的数是几?
活动六: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让我们来谈谈您的收获吧。咱们学会了哪些知识,掌握了什么方法,有什么感受?
生1:学会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还掌握了猜想—验证—总结的学习方法
生2:学会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还学会了转化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