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能够认识本课的生字词语。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读好感叹句、反问句。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读好感叹句、反问句。
2、深入了解比喻句、反问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手拿一本书)提问:同学们,你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吗?
预设:老师拿了一本书。老师手里拿了一本《》书。老师手里拿了一本厚厚的《》书。……
你们说的真不错,看来你们一定读了不少的!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读一本你没有读过的“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19课,最大的“书”(板书)。
学最可贵的便是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读到这个题目,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呢?
(最大的书是什么书?为什么“书”要加引号?这本大书我们要怎么去读?)
二、初读课文
要求: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课文里的拼音,多读几遍。思考一下你们提出的问题。
二、初读检测
1、字词检测
岩石 陆地 脚印 雨痕
刨根问底 煤炭 铁矿 宝藏
地质勘探队员 一册厚厚的书
(1)带拼音出示词语,指名学生领读。自读掌握。
(2)去拼音,指名读。利用随机读、开火车读检测掌握情况。
(3)强调多音字“藏”。
(4)看这个“岩”字,你是如何记住它的?
预设:a、加一加的方法,山加上石就是岩。
b、岩石就是山上的石头。(造字法中的会意字)
2、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的人都是谁?
三、认识“书”(带问题,思考探究“书”的含义)
1、默读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最大的书”指的是什么?
A:预设:岩石就是书啊!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出示岩石图片)预设:岩石就像一本书。
这两句话意思是相同的,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岩石比作书。
你也能说个比喻句吗?
你能用扩句的方法让“岩石就像一册书啊!”变得更丰富、具体些吗?
B:“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这个句子和前两个句子,意思一样吗?
你能为让这个句子的意思保持不变,为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小结:这是一个反问句,我们能够从反问句中读出作者的答案。读反问句,一定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2)指导读好感叹和反问句。
四、走进“书”
1、我们看的书,有字,有图画。岩石这册厚厚的书上也有吗?
预设:有。(评价:当川川提出这个问题时,地质勘测叔叔也像你们一样坚定地,不容置疑回答了川川)
2、快速找找文中哪些段落向我们介绍了岩石这册书上的内容?(第6、8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岩石上的字是指什么?
A、学生回答。
B、教师小结:岩石上的字,是雨痕,雨痕就是雨点留下的 。
岩石上的字,是波痕,波痕就是波浪的 。
岩石上的字,还是那些 。
什么叫痕呢?
泪水流过的痕迹叫( );
受伤了,皮肤上留下了( )
伤口愈合了,但留下了伤疤,叫( )
(同学们真棒,没想到,大家能为痕找到这么多的好朋友!)
C、出示“痕”的词语,这就是一字开花
学生练习,请你让“宝”也开出绚丽的花吧!
(2) 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岩石上的图画是指什么?
五、走近人物
1、我们一起去读“岩石这册书”,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我觉得我们要感谢一个人,你觉得这个人是谁?
预设:(地质勘测队员 川川),让孩子说明自己的理由。
过渡:认识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貌,我们还要通过他的“言、行”去深入地了解。
2、请你找出写川川的语句,将他们用“ ”划下来,然后读一读,告诉大家,通过这些,你觉得川川是一个怎么的孩子?
通过川川的语言,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刨根问底”的意思。
小结:原来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文中的关键词语。
3、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猜一猜,川川的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当地质勘测队员)
(2)小游戏:在教室里,我是老师,我是(学生)。回到家,我变成了川川的妈妈,我变成了(川川)。
川川回到家告诉妈妈,长大后 我想成为一名地质勘测队员 。
教师:孩子,你为什么想成为一名地质勘测队员?
随机请学生回答提问。
预设:因为今天我读了一册岩石书,我想继续读下去。
因为地质勘测队员能够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
教师:你真是一个有理想的孩子,……
4、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随机应变
师生接力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教师小结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就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许多乐趣,发现许多秘密。
七、布置作业
1、把《最大的“书”》讲给家人听一听。
2、生活中,也去读一读大自然这本书,将你的发现告诉同伴或父母,也可以用几句话写下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