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精心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新课伊始,教师先向学生提问:“数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哪些漫长的岁月?”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然后教学人们在生产劳动中需要数人数、物体的个数、捕获的野兽数目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是随着人类生活、生产及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明确十进制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各个地区的数字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促使逐渐统一成现行的数字。后来人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也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十进制产生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数位顺序表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资料、数位顺序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3分钟)
1.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数字。 2.引入新课。 数字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哪些漫长的岁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
1.互相交流,体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数字,小小的数字能提供给我们各种不同的信息。 2.明确本节课将要探究的内容。
1.读写下面各数。 1001 680 1333 999
二、合作探究,认识数的产生。(15分钟)
1.引导学生整理课前收集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演示课件) 小结:记数法现在看来很麻烦,但在当时数还没有产生的情况下,能创造这样的记数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表现出了古代人们的智慧。 2.自学教材17页自然数的相关知识。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17页“你知道吗”资料。
1.(1)交流课前收集、整理的有关数的产生和发展的相关资料。 (2)汇报:我们知道古代的记数方法有实物记数法、结绳记数法、刻道记数法。 (3)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发明了自己的数字(边展示资料边汇报)。 2.自学后汇报交流,理解自然数的含义,明确体会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特殊说明: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阅读资料,了解阿拉伯数字的来源,知道阿拉伯数字已经成为一种通用的数字。
2.读一读下面的记数符号。 巴比伦数字: 中国数字: 罗马数字: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3.填空。 (1)一个物体也没有,用( )表示。 (2)最小的自然数是( )。 (3)自然数的个数是( )。
三、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十进制计数法。(12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18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2.引导学生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3.讲解:个(一)、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都是计数单位;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是数位,如:个位、十位、百位…… 4.组织学生整理、完善数位顺序表。 5.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计数法。
1.观察图片,获取情境图信息,汇报自己的所感所想。 2.进行数数练习,从一亿开始,整亿、整十亿、整百亿、整千亿地数,感知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3.倾听教师的讲解,交流对计数单位、数位的理解。 4.小组合作,将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5.自主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理解“十进制计数法”,像这样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5.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6.说说“34560”这个数中每一个数字分别在什么数位上,分别表示多少。
四、巩固练习。(7分钟)
1.完成教材22页1题。 2.完成教材22页2题。
1.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2.同桌合作完成后进行延伸,仿照2题相互出题测试。
7.23000560000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2表示( )。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3分钟)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1.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实物记数 结绳记数 刻道记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