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植树问题(两端不栽)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两端不栽)的数学模型。 2.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整节课,每一个环节我都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学生在不断地操作和交流中,经历了观察、发现和感受的全过程;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获得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猜成语,引入新课。(6分钟)
1.猜谜激趣。 谜面:教师操作:把一张纸条用剪刀剪成相等的两段。(打一成语) 2.引入新课。 (1)师提问:剪两次呢?三次呢?五次呢?100次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生汇报,师演示,指名画线段图。
1.观察老师的操作,回答老师提出的谜语:一刀两断。 2.(1)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发现规律后汇报。 (2)自己画出线段图,对比汇报发现的规律,并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1.选一选。 (1)这排礼炮共有29个间隔,共有( )门礼炮。(两端不放) A.28 B.29 C.30 (2)一列共有25张凳子,有( )个间隔。(两端不放) A.26 B.25 C.24
二、合作探究,“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20分钟)
1.猜测“两端不栽”的规律。 (1)组织学生回忆两端栽树问题中存在的规律。 (2)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测一下:如果两端不栽树,会有什么规律呢? 2.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1)组织学生列举简单的例子来验证一下。 课件出示:在全长20 m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5 m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提出要求:每人先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再和同桌进行交流。 (3)汇报猜想和验证的过程,全班交流。 3.小结: “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 4.应用规律。 (1)课件出示例2,引导学生观察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别。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两旁栽树”是什么意思?实际要栽多少棵树? (3)引导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小结:两端不栽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
1.(1)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2)猜测。 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 2.(1)分析题意,和同桌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两端不栽”的。 (2)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再和同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3)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和验证过程,与其他同学交流。 ①画一画: ②摆一摆: 得出结论:间隔数比棵数多1或棵数比间隔数少1。 3.认真听老师的小结,明确“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 4.(1)观察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上一道题是在小路的一旁栽树,此题是在小路的两旁栽树。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同桌交流,明确题意。 (3)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4)倾听老师的讲解,明确解题时要认真审题,理解题意后再进行列式。
2.解决问题。 (1)教室的两根柱子之间摆了6盆花,每3 m摆一盆,两根柱子之间的距离有多少米? (2)学校门前有一条笔直的小路,在小路的两旁每隔3 m栽一棵树(两端不栽),一共栽了18棵。这条小路长多少米?
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10分钟)
1.教材110页8题。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找到相应的规律。 2.课件出示:从一楼到二楼要走18个台阶,我到小明家要走54个台阶,小明家住在几楼?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此题,并汇报。(各楼层间的台阶数相同)
1.小组内进行简单的操作,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2.独立解答,汇报时说明理由。
3.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吗?请举例说明。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不栽) 棵数=间隔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