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殊教育体育教学承担着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但当前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发展停滞不前,问题严重。素质拓展训练是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与需要,其内容、手段非常丰富,场景巧妙设计,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的新型培训教育模式。本文对素质拓展训练引入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能激发残疾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培养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关键词:素质拓展训练,特殊体育教学,可行性一、问题的提出我国是世界上拥有残疾人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目前有8千3百万残疾人。中国残联原党组书记、理事长王新宪说: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源于觉悟,其基础是教育。广大残疾人如果不能接受到合适的教育,就会成为弱中之弱。如果接受了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他们就有可能成为特殊的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说,残疾学生是弱势群体,他们受教育权利是否能得到保障,是我国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是我国教育是否公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特殊教育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体育教学作为特殊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承担着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的重要任务。当前,特殊教育体育教学远远落后于其他普通的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支撑,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认识不足,照搬照抄普通体育教育问题严重,这些严重阻碍了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发展,是否能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积极、全面融入社会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素质拓展训练1995年传入国内,已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由于效果的良好而广受欢迎,国内许多高校也陆续将其作为课程纳入其教学体系当中,但是,特殊体育教育能否借鉴这一成功经验,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中,这已经成为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课题。二、素质拓展训练的内涵(一)素质拓展训练简介素质拓展训练,又称拓展训练、外展训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的潜艇“狼群战术”击沉了许多英国的商船和战舰,造成了绝大多数的船员葬身海底,但仍有一小部分人绝处逢生,学者库尔特·汉恩等人调研发现,生还的船员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丰富的生存经验、意志力顽强、善与他人合作的人。于是专门用来训练船员生存能力的拓展训练出现了。二战结束后,拓展训练在全世界逐渐被推广开来,美国、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等国也把拓展训练以不同的方式引进到学校教育中,1995年传入我国,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企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由于效果的良好而广受欢迎,国内许多高校也陆续将其作为课程纳入其教学体系当中。素质拓展训练以学生能力发展为中心,尊重学生发展的权利与需要,其内容、手段非常丰富,场景巧妙设计,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参与热情,使学生从态度和身体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二)素质拓展训练特点采用“先行后知的体验式学习方式,使受训者从体验中得到启发来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自立自信、团结互助、果敢顽强、吃苦耐劳等优良品格的形成,能培养受训者树立坚定的人生目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合作意识,热爱生活和服务社会的意识等作用。全方位提升受训者的综合能力。 (三)素质拓展训练学习流程素质拓展训练主要为引导、体验、感悟、总结、分享五个环节引导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整个课程的准备部分,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出更多的内心情感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以身体活动为基础。要求教师根据将要进行的项目内容设定热身活动。体验是拓展训练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安排好事先安排好项目场地,宣布此次活动项目的名称,结合情境,介绍项目的规则、任务、注意事项以及完成此项目所用时间,接着,学生开始完成项目任务。此阶段教师不回答任何问题,是一个掌控全局的裁判,学生自己则亲身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新鲜和刺激的同时,挑战预设的各个难题,产生身体、心理、情绪以及精神的各种体验。感悟是学生总结项目任务完成情况,针对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侧重点在于学生自己和同伴经历过事情的感悟,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价值,同时更加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总结是是对项目任务结束后的总体想法和评价。针对学员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表现,教师以提问和鼓励的方式积极帮助学生分析自己问题,提升个人能力,凝聚整个团队,帮助学生从具体体验的肤浅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结合现实社会、生活实际引导出自我管理、团队协作、沟通技巧等理论知识。分享是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让学员回顾整个项目过程并在团队交流中大胆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大家,这是一个真正由自己亲身体验后由思想转变为行为的过程。三、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特殊教育体育教学可行性分析201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要求: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结合残疾学生特点和需求,制订盲、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二部分第十章提到: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由于残疾学生残疾的类型和程度各不相同,他们既有着普通学生人格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又有着他们本身的身心特点,所以,从以上文件中不难看出新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扬长避短,树立残疾儿童全面康复的教育观念,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利用学校的有利环境,有针对性地为残疾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择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之路,有效促进了残疾学生身心的全面康复,培养和发展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使其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对团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心,启发想象力与创造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善和提高人际关系,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习欣赏别人,学会关心他人。素质拓展训练对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素质拓展满足残疾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积极补偿自身缺陷残疾学生由于感官或心理的缺陷,在感知、动作、语言、认知、行为、生活自理等方面会有有所限制或较为迟缓,研究表明,残疾学生和正常普通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特点,有着旺盛的精力,普遍的特点就是好动,长时间停留在同一个动作、姿势会使他们感到厌烦。采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教师示范、学生按示范操作的标准流程往往效果不佳,让学生提不起兴趣。而素质拓展训练中,有场景、有任务、有挑战,首先残疾学生可以不受动作限制,使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调整到最佳,释放过剩的精力,避免厌烦和疲劳,让机体感到舒适和愉快,满足了他们生理发展的需要;其次,任务的挑战可以对身体或心理的缺陷起到积极的补偿作用,例如齐眉杆项目可以训练手指和手臂的小肌肉群,补偿弱智学生在精细动作不灵活的缺陷;破冰开营项目可以帮助聋哑学生积极主动的发音,补偿聋哑学生在理解和表达语言方面不足。在整个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残疾学生可以在非常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各种身体感官的训练,从而对缺陷起到积极有效的补偿。(二)素质拓展可以提高残疾学生的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残疾学生渴望与他人交往,但身体或心理的缺陷使他们感到自卑,不敢迈出这一步,但素质拓展训练为交往提供了最自然的机会,在共同完成拓展训练的项目任务中,首先是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残疾学生必须就项目的任务、规则、如何更好的完成进行交流,这一过程中,自然就构成这个团队的社会关系网络,了解自己以及队友的想法、要求,学会与队友分享、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上升到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形成了对其他人的信任和依恋,加深了对他人的注意和交往的兴趣,最终了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并融入正常社会;二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的每一个人既要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负责的任务,又要学会与队友配合,共同完成团队的任务,相信队友、相互交流、倾听意见,相互协作完成项目任务。这种合作可以使残疾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独立思考、善于倾听,初步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三)素质拓展可以培养残疾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素质拓展训练对于残疾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完成项目任务,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信心。在完成项目任务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对整个项目或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觉到自己也能做到其他人也能做到的事情时,会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体验到挑战自己,达到目的的快乐。即使任务没有成功完成也没有关系,因为项目本身最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其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愉悦性和重复性,不成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再来。这样残疾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就大大提高了,主动参与、努力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渐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四、结语 特殊体育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体育教学是特殊体育的有机构成部分,对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以及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核心理念与达成目标上和素质拓展训练是基本趋向于一致的。所以,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特殊教育体育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且确实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