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 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伟人为民族振兴而立志学习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PPT出示本校学生学校生活的照片,师问,同学们你们每天早起晚归来学校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啊?请大家说一下自己的心里话。
2.说得真好,让我们先来看一位著名人物---周恩来,让我们齐读一下他的介绍。读得真好,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少年时期的周总理的故事,齐读课题。(解释崛起,中华含义)
二、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下面我们来考一考大家。
1、学生自由读。
2、读准下列字音?
中华 崛起 帝国主义 租界 伯父 不振 模范
衣衫褴褛 惩处 巡警 吵嚷 铿锵有力
生自读——指名读——齐读 教师解释重点词汇
三、小组讨论 整体感知
周总理少年时期也思考过读书这个话题,想不想去看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说了几件事?
四、精读课文,体会人物思想。
1、下面我们就走进周恩来“听到″的部分内容。(第1—6节)。
(1)出示开头第一句问句,提问:你听到这句话是什么感受?(很疑惑)。
(2)在文中画出有关产生疑惑的语句。
A、为什么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玩?
B、为什么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
C、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3)自由读这些句子,请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
(4)指名读,评价所读效果。
(5)同桌同学练习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第7-9节)
疑惑不解的周恩来紧接着做出了什么举动?进入租界去看看,他看到了什么?(生自由朗读)
① 她失去了亲人。她的遭遇让人同情。请你带着同情之心读第一句话。(生读)指导朗读
这位妇女失去的可能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可能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可能是她相依为命的丈夫,那都 是她至亲至爱的人哪!请再来读。(生读)
② 她的亲人被轧死了,洋人却得意扬扬。
看到这些,她的心里——(生说:生气、气愤)所以她在不停地哭诉。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部分。(女生齐读)
③ 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板书:受尽欺凌)
此时,你的心中在想——(生说:中国巡警不帮助中国人,却帮洋人,真是洋人的帮凶。点:一个耀武扬威的巡警!)失去了亲人,中国巡警却不主持公道,这心中的悲愤向谁哭诉呀!谁来读这部分话?(生读)巡警不帮助她,别的人呢?
④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仔细品味围观人们的动作,你又知道了什么?(人们气愤,但无可奈何)让我们再看一看这位不幸的妇女吧!(齐读这段话)
(合作读)师说:中国巡警局有没有给中国人撑腰?为什么?(指板书)——中华不振啊!
这个轧死中国人的洋人,最后有没有被惩处啊?我们不禁又要问,这究(沉思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从修身课上。)
究竟是为什么呢?(指板书)答案还是在这里——中华不振啊!
3学习第三部分。(第10—15节)
(1)经过沉思后周总理终于做出了他的决定,朗读课件出示内容,
(2)思考:你从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周恩来是一位怎样的人?
(沉思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修身课上。)板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分析少年周恩来的读书目的与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到底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受?周恩来相 比之下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其他学生的读书目的是:为明理、为挣钱、为吃饭,这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而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
(4)采用“对比”的方法。在这样的对比中,容易使我们感受到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板 书:博大胸怀、远大志向。
(5)师引导学生朗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今往后
听到伯父中华不振的他坚定回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看到中华同胞惨遭欺凌他坚定回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想到今后一生奋斗目标他回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联系全文,深入思考。
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他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读书就要以此为目标,所以他立下了这个远大的志向。
五、拓展升华 感受伟人风采
同学们我们深深感受到周恩来那种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中豪情壮志,我们页都听到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的铿锵誓言,伟人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观看《你是这样的人》视频。
六、作业
1 课文中的三件事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前面两件事是原因,后面一件事就是结果。)文章是怎 样把三件事连一起的?(多处应用“过渡句、过渡段”衔接起来的)。
2 想一想,从今天起你要怎样读书?
板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听到 (中华不振) 远大志向
周恩来 看到(中国人被欺凌) 博大胸怀
想到(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