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圆的面积》是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窗口三的内容。圆的面积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教材注重生活实际,由“中心舞台”的面积有多大?求它的面积也就是求圆的面积,从而引出关于圆的面积公式的学习。在本节课中,渗透“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先把圆偶等分再通过剪拼等方法转化为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怎样求圆的面积?让学生回顾以前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运用转化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要求圆的面积,要把它转化为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教材中展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多种方法:在圆的外面画一个正方形,发现圆的面积比正方形小一些;在圆内画一个正方形,发现圆的面积比正方形大一些;把圆外的正方形分成正多边形,发现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它的面积越接近圆的面积;把圆等分成若干个扇形,然后把小扇形切割拼成近似的长方形,然后再由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
教材中呈现的几种探究方法,说明本课非常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探究,探究如何把圆的面积转化为以前学过的图形面积,并将之作为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后再回到信息窗里的问题,解决“中心舞台”的面积有多大,这一问题应属于对圆面积计算的练习,可不做探究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结合动手操作等活动,渗透“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在探索学习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讨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
教学难点:“化圆为方”的转化思想和极限思想的感受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1.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圆的面积的研究兴趣。
演示法:当学生等分圆存在。
2.说学法困难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无限的等分圆拼成的相应的平行四边形。用观察发现法,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探索出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圆的面积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转化方法, 自主动手,操作观察,对比发现、合作交流推导圆的面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做好铺垫。
让学生回想一下什么叫面积,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回忆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为学习圆的面积公式作铺垫,同时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了要求圆的面积也需从转化的思想放手。
2、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讨论怎样求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圆形中心舞台的面积。
(2)理解圆的面积的概念。
根据前面的复习引导学生猜想一下圆的面积的概念,并指出圆的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在教师的演示下让学生直观感知圆面积的大小。
(3)圆的面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直径)。那与半径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出示一个正方形,并在正方形内画一个以正方形边长为直径的圆,让学生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 r的平方<圆的面积<4 r的平方。
(4)动手实验,化圆为方,化曲为直。
明白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当分的份数足够多时,曲线就接近直线了。就这样,抽象难懂的“极限”的概念就在教具直观、形象的演示中迎刃而解了。
(5)推导公式。
用教具演示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各部分间的关系 ,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从而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的平方。
(6)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让学生想一想要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直径、半径或周长)
自学教材例题,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课本自主练习第1题至第4题。
(2)“聪聪7时上学时把牛拴在草地上,拴牛的绳子长4米,如果牛每小时吃草约10平方米,那么等下午5时聪聪回来的时候,牛会不会挨饿?如果牛挨饿的话,你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呢?
七、 反思体验
让学生共同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学生讲讲自己有什么收获?以及如何计算圆的面积?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用了什么方法。
整节课的教学,学生一直处于探索之中,从提出问题合理猜想到主动探索、推导结论,都在“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这一主线的引领下前后融为一体,又互为验证。整个过程不仅是一个知识再创造的过程,更是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