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多必失”不光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对于教育,它也是行得通的。本周教研的时候,金老师针对我们所谓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观点,即给课堂留条缝,少则明多则惑,很值得我们借鉴。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谈一下赵老师本节课的可取之处:——课堂结构安排的比较合理。导入、新授、反馈练习、拓展延伸层次分明。——录音范读。这样做不仅可以纠正孩子的发音,更重要的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阅读的好榜样。——巩固重点字词。字词虽是第一课时的重点,但将字词放在课文中学习,会让字词的学习达到一个质的飞跃,温故而知新。需要改进的地方:——没有板书。板书在教学中起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汉字规范书写的范例。因此,板书不仅不能省,而且还要写得精确、规范。——评价语言没有起到激励孩子的作用,且评价语言单一。评价语言单一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通病”,它的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评价语言单一不好,过多也不行,对于那些起不了激励作用的评价语言,说了还不如不说。特别是对于那些孩子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情,如果再妄加评论的话,不仅不会起到激励的作用,有时反而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教学思路紊乱,教学目标不明确。后面会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对于课堂细节关注不够。我们不仅要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而且还要随时关注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变化,并根据变化及时调整我们的教学,课改建议我们在精通教材教法的基础——放下课本,走下讲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本次教研,我们不难发现,教学目标不明确是本节课最大的弊端。我觉得通过《少年王勃》这篇课文的学习,要让同学们有这样的意识:王勃之所以被称为奇才,除了他很有天赋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具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优秀品质,从而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做个有心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我们喊的最响亮的口号,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老师将说出正确答案的话语权交给学生。我们的初衷是好的,可有时候还是会出现好心办错事的现象。就拿赵老师的这堂课为例,她或许也想把学生引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这一方面,但在问题设置方面,她出现的许多瑕疵,以至于孩子们一直在不必要的问题上兜圈子,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误导了许多学生。曾经看过这样一种论断:热闹的课堂不一定是好课堂,针对本节课,我觉得问题多的课堂似乎也不是好课堂。怎样才能达到课堂上的“少投入多产出”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做足了文章,“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就是这个理儿。课堂上需要“懒教师、勤学生”,课下则需要“双勤”,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深入学习课程理念,吃透教材教法,明确教学目标,严把质量关——设置有效地问题、开展有效地讨论、布置有效的习题,把提高课堂效益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句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