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数学《垂直与平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64—65页内容。学习内容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境,如单杠、双杠等,让学生充分感知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正确认识、理解、掌握平行和垂直等概念是学生今后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知识的基础。垂直与平行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者分析: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是把实实在在的事物抽象到同一个平面,并理解垂直、平行的含义,对于空间知识观念还不完善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要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是学生思维层次的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通过自主探究活动,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合作精神得到和谐发展;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类、比较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垂直与平行的过程,掌握其特征;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习惯,体会到数学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画一画、说一说、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自主探究意识、动手操作能力,能用学到的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增强自信心。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同一个平面”“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感知,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难点:同一平面、相交现象的正确理解。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小棒、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直线的特征。(1) 学生在白纸上任意画两条直线。(2) 说出直线的特点。2、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1) 学生观察主题图中的双杠、单杠、跑道等。(2) 揭示课题:垂直与平行二:探究比较、掌握特征: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小棒落在地上后可能会摆成哪些图形?1、动手操作,反馈展示。(1)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然后在课桌上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用小棒摆一摆,摆完后,小组汇报、展示。(2)教师巡视,参与讨论,了解情况。(3)多媒体课件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征。评析: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小组讨论交流,探索图形特征。(1)整理图形: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图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来,并编上序号。师:同学们想象力可真丰富,摆出了这么多不同的图形。这些图形,同学们仔细观察:能不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呢?可以分成几类?为什么可以这样分?(2)学生尝试把摆出的图形进行分类。小组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讨论。)(3) 把桌面上的小棒想象成直线,再次分类。(4) 小组同学汇报分类情况。生:有的图形的两条直线相交了,有的没有相交。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相交 不相交评析:在比较、分析、综合的观察与思维中渗透分类的思想方法。3、归纳特征,构建新知。(1)通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究,我们发现: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互位置关系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相交,一种是不相交。(2)再次分类,并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让学生质疑。请同学们再看刚才在白纸上画的两条直线并适当延长,比较、观察。教师接着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再比较、观察,进一步感知。互相平行: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同一平面、永不相交”。互相垂直: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验证:用直角板或量角器量一量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有的是90度,有的不是90度。知道互相垂直是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评析: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感知、理解、掌握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含义。4、身边的垂直与平行:师:其实我们天天都在和垂线与平行线打交道。你们看:书本面相邻的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相对的两条边是互相平行的。同学们,请你们找一找、想一想你的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垂直的,哪些物体的边是互相平行的?找到后快快把你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同学。5、学生结合图形试着说概念。学生再次观察、比较,进行分类。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归纳“平行”与“垂直”的特征,并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质疑。教师归纳总结,多媒体课件出示: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垂线和垂足的概念。三、解释应用、巩固新知。1、说出主题图中垂直与平行的现象。2、折纸:(1)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的平行线与垂线,那么要是给每个同学一张这样的不规则纸,你们能动手折一折,折出垂线与平行线吗?你想试一试吗?(2)学生动手折平行线、垂线,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3)大家都折出平行线、垂线了吗?哪位同学愿意向全班同学展示一下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折的吗?(4)学生展示作品,交流折的方法。3、用小棒摆出平行线与垂线。 评析:通过动手折一折,摆一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四、全课小结、完善认知。同学们,你觉得这节课里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课堂作业。练习十一第1、2、3题。教学反思:《垂直与平行》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直线及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面学习、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能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感知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结合本课时内容的知识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学习更贴近生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自主完成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努力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让课堂充满活力;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性作用,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和难点,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 本节课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复习有关“直线”的知识入手,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新知的探究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注重学用结合,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感染学生,让学生愿意去学习数学。 2、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分类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提出“同学们想象一下,在较大的平面上,两条直线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把这几种情况进行分类?”使学生的探索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展开。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多种学习活动进行观察、比较、思考,逐步认识到: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相交和不相交两种情况,且相交中有相交成直角和不相交成直角两种情况。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通过分类,分层理解,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发现数学知识——垂直与平行现象,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我利用实物长方体,在长方体的不同面上画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提问学生这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垂直,帮助学生理解两条直线垂直与平行的位置关系 “必须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直观明了。整堂课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课后新知的拓展训练有针对性,扎实有效。 除了从主题图中找垂直与平行现象,从生活中找,从身边找,还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摆一摆、画一画……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进一步拓展知识面,使学生克服学习数学知识的枯燥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和语言的严谨性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好。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再学习、再实践,在不断的自我实践中发展,进取、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