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代帝王中,秦始皇对海洋的关注,可以看作一个特殊的典型,除此后汉武帝在某些方面有所超越外,其他人皆难望其项背。而秦皇汉武东巡海上的表现,刺激了海洋探索和海洋开发的社会热情,中国人的航海能力与早期海洋学的进步,也因此获得了有益的条件。秦始皇关注沿海地方的种种表现,通过琅邪刻石“东抚东土”,“乃临于海”,之罘刻石“巡登之罘,临照于海”,“览省远方,逮于海隅”,以及“立石东海上朐界中,以为秦东门”等,都可以看出。秦始皇实现统一之后五次出巡,其中四次来到海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八年,始皇东行郡县。”登泰山之后,“于是乃并勃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秦始皇行至琅邪的特殊表现,尤其值得史家重视:“南登琅邪,大乐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万户琅邪台下,复十二岁。作琅邪台,立石刻,颂秦德,明得意。”远程出巡途中留居三月,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举动。这也是秦始皇在咸阳以外地方居留最久的记录。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曾经有“渡海渚”,“望于南海”的经历,又“并海上,北至琅邪”。《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方士徐巿等解释“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的原因在于海上航行障碍很多:“蓬莱药可得,然常为大鲛鱼所苦,故不得至,愿请善射与俱,见则以连弩射之。”随后又有秦始皇与“海神”以敌对方式直接接触的心理记录和行为记录,对照历代帝王行迹,秦始皇的这一行为堪称空前绝后。而“自琅邪北至荣成山”,似可理解为当时的航海记录。通过司马迁笔下的这一记载,我们看到秦始皇以生动的个人表演,体现了探索海洋的热忱和挑战海洋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