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的形成》是选自冷和热单元的一个小环节,在学生已经知道了冷空气和热空气的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探究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风,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因此模拟风的形成实验的效果也一直是个大难题,但应老师对实验器材的精心设计,让这个实验现象的效果非常好。首先古诗导入,直接引出风这一主题,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制造风,学生动手过程中,很容易得出,要通过扇、吹等方式让周围的空气流动,于是形成了风。这是人为制造出来的风,这时候应老师出示飘动的红旗、拂动的柳枝图片,展现了大自然中的风,抛出疑问:大自然的风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自然地会联系之前所学知识,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发生空气流动形成风,可是应老师却提出疑问:这是上下方向的,而自然界的风确实水平反向的呀。这时候学生陷入了思维瓶颈,于是,需要模拟实验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可是风是看不见的啊,实验中怎么知道风的产生,和风的流向呢,应老师很聪明,设计了一个风箱筒,筒里放置一个点燃的蜡烛,制造热空气,巧妙的是用一根点燃的香放在侧洞口,通过烟的流动,将看不见的风转化为看得见的烟,整个实验通过观察蜡烛火焰的变化和烟的流动就能知道有无风的形成,以及风的流向,实验效果很明显。并且,应老师也很细心,实验中很多细节也特别提醒学生,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么做。比如,蜡烛要放靠近侧洞口还是远离侧洞口,想放侧洞里还是侧洞外等等。更巧妙的是,在实验观察到风的形成和流向之后,盖住上方的瓶盖,学生又惊奇的发现,风没有了,通过反证的方式,引导孩子明白,原来的热空气要上升跑出去,侧洞外的冷空气才能进来补充,这样才能形成风。最后将实验现象结合到大自然中,给孩子们一个自然风景图,让学生画画自然界的风的形成过程,学生也就能举一反三,热空气上升,旁边的冷空气过来补充,由此水平方向上的空气才发生流动,形成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