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武陵春》说课
加入VIP免费下载

九年级语文上册《武陵春》说课

ID:517921

大小:10.31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武陵春》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词五首》其中的一篇。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教改和课改的一个重点就是诗歌。诗歌是人文的歌手。中学阶段的诗歌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审美素质。2、教学目标:①《课程标准》强调,九年义务教育的诗歌教学强调诵读和背诵,基本任务是积累,尤其是知识的积累,包括了解一定的文体、文学和文化常识,了解基本的表达方式和常用的修辞手法。在学生认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形成初步的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初步养成健康纯正的审美趣味,并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            ②中学诗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一种语文本位、文学本位意识,过于偏重于诗词的思想意义,对诗歌的认识肤浅。                   ③为了避免出现诸如此类的偏向,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 诵读词人佳作,感受抒情艺术;             2、品味诗词细节,感悟才女愁思;             3、分析诗词语言,鉴赏表达技巧。  设计意图:想让学生通过学习本首词在积累与整合、感受与鉴赏、思考和感悟、应用和拓展四个方面获得发展。3、教学重难点:①教学重点:(1)诵读词人佳作,感受抒情艺术;           设计意图:在于唤醒孩子们的情感体验,通过读加深孩子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品味诗词细节,感悟才女愁思;           设计意图:在于组织和发动学生感受形象,试图带领学生走进诗词所创造的艺术境界,从而实现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其丰富意蕴的课程目标。②教学难点:(3)分析诗词语言,鉴赏表达技巧。          设计意图:揣摩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情味,体会其精妙之处和独特风格,学习运用语言的艺术是诗歌教学的难点。诗歌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在语言的品味和学习上下功夫,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词人语言运用的高妙之处,进而把握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内涵。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诗歌的教学方法无外乎诵读法、点拨法、比较法、译读法、换读法等5种。根据我的教学需要,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采用的是诵读法和点拨法。三、说教学过程。①本课的教学主要分为7部分。②导入:鉴于学生八年级已经学习过李清照的《如梦令》,并对词人有一定的了解,本课我采用的是直接复习导入。(PPT出示李清照生平经历,复习回顾)③诵读词人佳作,感受抒情艺术:为达到此目标,我设计了四个环节。1、学生初读,畅谈对文本的原始感知。   明确:通过泪流、愁等,确定本词属于词人创作后期的作品。2、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如何?   明确:愁苦。(板书)3、诗歌是一种声音的艺术。严羽说:“诗者,吟咏性情也。”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明确:读准字音、节奏、重音,同时应注意把握语气、语速和感情。4、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歌。请生再读词作,注意读出词人内心的愁苦。   明确:在反复吟诵中走进诗歌所营造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对文本的原始感知,即学生在没有任何外来的影响和干扰的情况下对文本的第一次感知。原生态的感知能真实的反映学生的认知状况,教师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有的放失地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所以,课前我没有采用范读、齐读等方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稍加点拨,从而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并努力引发共鸣,如此期望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④品味诗词细节,感悟才女愁思:1、常言道:一滴水能反映出的太阳的光辉,一篇枯叶能显现肃杀的清秋。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往往能收获这种“见微知著”的效果。那么,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来表现愁情的呢?   明确:倦梳头、泪先流。2、“倦”字应如何理解?它代表着词人怎样的生活态度?   明确:疲倦、倦怠。         心灰意懒,无心梳洗打扮,是词人对生活的自我放逐。3、词人为何对生活失去期望呢?   明确:丈夫的离去,文物丧失、国破家亡后孤苦无依、颠沛流离的生活让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PPT出示创作背景)4、哪一句最能体现词人内心的哀愁?   明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5、这份愁情是如何被触发的,哪一句能够体现?李清照看到了什么使得她“欲语泪先流”?   明确:①风住尘香花已尽。         ②风停歇了,花凋零了,尘土中带着些许泥土的清香。景物年年如此,可是那人却已不在。看到萧条、没有生机的暮春之景,激起了词人内心的波澜,使得她未开口,先以泪代语,可见物是人非给作者带来的愁苦之沉重。        ③提示学生触景生情的写法。6、请学生用语言刻画词中的女子形象。  明确:暮春时节,落花依旧,国已不成国,家已不成家,美好的过往,心爱的人都如花般凋零。想到此,发髻凌乱的词人,满面愁容,心中拥堵着无限的哀愁。内心有千言万语,可无人诉说。瘦弱的词人站立风中,两行热泪已然流下……  设计意图:这首词抒情主人公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引导学生把握生活细节,刻画才女形象,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词人愁苦的缘由,进而感悟作品传递的思想内涵服务的。⑤分析诗词语言,鉴赏表达技巧:1、通过对上阕的品析,一位内心涌动着无限愁苦、两颊泛着泪光的弱女子形象在我们眼前浮现。词人的眼泪流尽了,在这首词的下阕,词人的心情似乎发生了变化,请大家找出能够体现词人心理变化的词语。   明确:闻说  也拟  只恐2、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有时候诗歌字词的运用涉及上下文之间的对应,借以表达相同的意思。那么,这几个词语有何作用?   明确:“闻说”“也拟”“只恐”三个动词,转折传神。听闻双溪春景尚好,作者想要泛舟游赏一番,以排解内心的愁苦。但转念一想,自己内心的痛苦实在是太深重,愁重舟轻,泛舟一游不足以消释,也就不再动念了,使人心中随着词人又泛起一层愁波。3、情感原本是无形的,没有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词人笔下的愁是什么状态的?作者是如何表现愁苦的呢?   明确:词人笔下的愁是有重量的,有形的。在作者浓重的愁苦前,船只小的像蚱蜢一般。         作者赋予“愁”以重量,化虚为实,语意新奇,巧用夸张式的比喻表现愁之深重。   设计意图:为表现内心沉重的愁思,李清照采取了化虚为实以及夸张式的比喻等表达技巧。此环节设计的意图在于设法帮助学生认识诗人构思和表达的高超技巧,树立起学生积极的鉴赏态度,并不断提高艺术欣赏的理论修养。⑥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鉴赏李清照的《减字木兰花》《醉花阴》。  设计意图:新课标明确要求教师对教材应当拥有独立研究的能力并且能够形成个性化的解读,不能就诗论诗。要鼓励学生读诗时进行独立思考,注重引发他们对文本的独到感受、发现和创造性理解。拓展延伸的几首词设计的基点在于,通过学生对一首诗的认识,激发学生思的可能性和解读同一作家不同风格词作的可能性。⑦作业布置:1、请积累前人笔下描摹愁的诗句,并把握诗句中愁苦的特点。2、请有意识地运用今天所学的古诗词的鉴赏方法,赏析李清照的《声声慢》。设计意图:作业一设计的初衷在于围绕所学习的诗词,加强语文积累,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作业二设计的初衷在于拓展延伸,通过诗词作品,结合背景资料了解词人的情感世界。四、说板书              武陵春                  李清照                  丈夫病死    愁(主旨)    文物丧失     船载不动(化虚为实 夸张比喻)                  国破家亡       设计理由: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直观形象。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