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 我上了《用数学解决问题》这节课,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认真的对教材进行了研读,又查阅了相关的资料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材对这节课的编写是按三个层次来安排的:一是给出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问题,借助情景让学生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二是给出明确的信息、数据,由学生提出问题后,理解意义进行计算;三是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课一开始,。呈现公园情景图,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依照“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顺序,让学生从图中众多的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草地上有9只小鹿,跑走了3只,可以提什么问题”?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组合作中,大部分孩子都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从而对根据已只条件条件提问题有清晰的认识。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对做一做的引入也设计了到动物园参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最后提出课后建议,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延伸,观察家里的物品,给爸爸妈妈提个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感到不足的是老师讲得太多,应该让学生多说,培养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