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过美术可以发展学前儿童对美的表现力、理解力和感受力。
人的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从小逐渐培养起来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人没有一个不爱美的,儿童也是如此。日常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感受和理解着存在于自然、社会中的美,无论是幼儿园的美化,人们的衣着打扮,还是家中的生活起居,言谈举止,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变化,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陶冶。但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美育是发散的和有限的。
所以,有计划地引导儿童参加美术实践的各种活动,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儿童对美的表现力、感受力和理解力的发展。
二、通过美术能够发展学前儿童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能力、创造及实际操作能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积极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时期儿童绘画的重要特点,就是依靠表象来作画,而表象又取决与感知,感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察,记忆和想象。
例如,教师准备让儿童画一个临摹大师色彩的画,教师首先让儿童观看有关图片信息,并不断地提示他们:你看大师用的颜色是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这样就能促进儿童去观察,给孩子们讲大师的历史,那么回来之后,再经过自己的回忆,这样的训练过程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记忆力,如果在该动物身边再添上其生存的一些物品,或儿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把这个独立的动物置身于一个自己设计的小环境中,再涂抹上相应的颜色,又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美术对于增强儿童手和脑的协调性和灵巧性有很大的帮助。
儿童在绘画或做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总是用眼睛观察用脑思考,用双手去参与活动,为了使他们尽快地掌握在造型活动中所必需的各种技能和技巧,就必须训练他们一些专门的动作,并使这些动作尽可能做到准确,有一定的方向性,一定的速度和力度,因为手的活动关系到脑的发育,手指动作的训练对脑细胞可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
手的动作又是思维活动直接相联系的,信息由手传导给大脑,又由大脑传导给手,手的活动越多,动作越复杂,就越能刺激大脑皮层上响应的运动区域的生理活动,从而使思维活动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因此,手的动作对发展思维起着积极的参与作用。
四、美术能够促进学前儿童学习其它学科的兴趣和效果。
各种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之间功能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二者神经活动的不同方式上,大脑左半球主要是记忆、语言、计算、书写、逻辑推理和求同思维等智力活动控制区域,而大脑右半球则是视知觉、空间关系、音乐、舞蹈、身体协调、直觉和求异思维等神经心理功能的控制中枢。
那种只让儿童注重语言、计算、背诵些外语单词的学习和训练都是围绕着发挥大脑左半球功能而进行的,如果同时注意儿童画画、唱歌、跳舞来加强动作、空间知觉的训练,那么,将有助于大脑右半球功能的发展,这样,对两半球给予同样的磨练,会有助于他们的大脑发育。
各种事实反复证明,儿童画画,动手制作与学习其它知识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会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美术教育和其它各学科的活动教育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彼此互相促进。常识,语言类教学为美术教育活动提供了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而美术活动所反映的内容反过来对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有复习、巩固和提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