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浓浓的书香中汲取营养,是刚接手时对一年级一班一个美好的愿望。之所以说是愿望,是因为我在后期进行阅读教学时,发现学生们字词的积累很匮乏,有时候甚至连课文读下来都是有难度的。十月份开始,我建议全班同学每天至少课外阅读30分钟。一个星期后的一天,在不经意的谈话中,我得知我的建议对大多数学生是无效的。习惯养成初期,或许需要来些强制手段。在我不知以何种理由调动家长的时候,正好迎来语文第六单元的测试,这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正处在舒服安逸中的家长头上。拼音教学结束的时候,期中测试同学们成绩普遍较高,大多是用尽了学前班的洪荒之力,突遇“新课改”这拦路虎,同学们之前的知识囤积明显功力不足。但家长毫无意识,只看见孩子成绩很好,殊不知那只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生活中以及以后的学习中,识字写字才是同学们最难闯的一大关。考试过后,家长们纷纷主动找我谈话,询问学生为什么会考试如此差。于是我顺水推舟,通过家长会、校信通等方式沟通,让家长明白读书的重要性,建议家长每个月给孩子买一本书。由于一年级孩子认知能力差,他们喜欢色彩鲜明、直观形象的图片,喜欢听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喜欢背诵琅琅上口的古诗、童谣等,还有一些有思想教育方面的小故事。同时,在校讯通上,请家长帮孩子选购图书,选购图书时注意以下两点:一、必须是拼音读物;二、选书内容简短,最好配上色彩鲜明的图片。结合一年级的训练重点是识字,我要求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阅读记录本,在读完一个故事之后,记下故事的名字,记录一些自己新认识的生字,并大致口述故事的内容。经过一个半月的读书,孩子的阅读能力和识字能力有不小的进步。由于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不同,在布置阅读时我也是有区分的:1.基础好的学生,在学校都已经把课本和《日有所诵》背的滚瓜烂熟,按照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我建议这些学生家长带领学生读一读惠济区一年级上册的必读书目,让学生自己看拼音读,学生一个星期左右就可以熟练的读,视频发给我,到校可换取一朵小花;学生可以站在讲台上,把自己看过的绘本故事讲给同学们,可一次性换取3朵小花。结合学校每周的“金色童年 灿烂绽放”活动,我们班优先推送得小花最多者且坚持读书的3名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不言而喻。2.基础较差的学生,还是以课本为基础。课问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蓝色通道里面的字不仅认识还能够口头组词,更有甚者没有要求背诵的课文孩子会背了......家长奖励孩子看一本绘本,藏着掖着,有时候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更乐意学习更多的书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 另外,重视老师的示范作用和学生的榜样力量,在阅读课上进行好书交流。开放图书角,课后孩子们可以相互借阅图书。现在读书是孩子的快乐,有空闲时间就读书,读完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在一起交流。开展我和好书交朋友的活动,引导孩子们之间互相推荐自己的书,要求能讲出书名,用一两句连贯的话口述书的内容。同时教育孩子爱护图书。要求学生书包里必须要有一本图书,方便空闲时阅读。 读书永远是人生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品德和人格,做一个有利于班级、学校的人。班级阅读活动如火如荼的进行,相信孩子们经过长期不懈的阅读,会后点滴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