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能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班主任工作心得,我感到非常荣幸。下面我跟老师们分享一下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第一,奖励比批评更有成效。
针对我班的几个“活跃分子”,如付浩源、邓诚。对他们的管理不能硬来,不能总批评,有时候他跟你执拗起来,你也没办法,所以可以适当的顺着来,当他们一做好,就赶紧表扬,一表扬这些孩子也就不好意思做得不好。经过一段时间的表扬,不管在作业方面还是在纪律方面,这几个学生都收敛了很多,慢慢地向好的方面发展。对班级的个人管理,我采用奖分制。不过我把分值换成了小星星,把星星分为红星和黑星,表现好的得到红星,不好的就只能得到黑星(一颗黑星就会抵消掉一个红星)。当积满30颗红星后就可以得到一张奖状。这种方法非常管用,学生们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高了起来。
第二,对学生的无空隙监管
安全大于一切,这是学校一直秉承的观点。但是如何真正把孩子的安全做好呢?无空隙监管,让学生的安全系数降到了最低。早晨班主任提前来到教室,让教室的一切都井井有序,该打扫卫生的打扫卫生,该收作业的收作业,该读书的读书,这就避免了班里的一部分活跃分子在教室了打打闹闹。大课间,班主任必须亲自带班下楼,防止楼梯的小打小闹带来的不必要的安全事故。放学后老师把学生护送到校门口,把孩子交到家长的手中,这样保证了孩子在校门口的安全。对学生的这种无空隙监管,让孩子的安全隐患大大减少。
第三,班级文化给学生以良好的行为准则
班级文化可以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有效熏染。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文明行为的诠释。有的办手抄报,有的画画,还有的同学写警示语等等,班规也由全班同学一起制定,这些都让孩子亲自去做,会让孩子更加体会其中的含义,对约束孩子的日常行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第四,做好家长课程,形成家庭—学校教育
作为一名班主任,家校关系必须搞好。良好的家校关系,可以让教育之花开得更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应当成为众人的科学——不论教师还是家长。”与家长共同作出努力,可以让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课程便是家校沟通的最好方式。家长老师共同探讨教育话题,共同寻找教育方法,一个个教育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与家长进行短信、电话来往,这也是家校沟通的很好方式。家长与老师沟通多了,好多事情也就简单化了。当孩子在学校发生意外时,家长对老师也就多了一份理解。
通过家长课程我们要让家长看到我们是一个负责人的老师,要让家长看到孩子在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家长才能放心把孩子送到学校,把孩子交到我们的手中。在家长会上,我会把孩子们的照片(照片尽量涵盖所有的学生)制作成一个视频,通过这样一个视频,孩子的在校生活一目了然。良好的家校关系是促进教育事业顺利进行的保障。
第五,培养班干部,做我的得力小助手
全班那么多学生,而我只有两只眼睛,所以班里一些方面难免会有疏漏。这就需要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班干部。我们班的好转,离不开我们班班干部的付出。我安排了五个值日班长,这五个值日班长,并不是我挑出来的,而是通过全班的投票评选出来的。学生自己评选出的班干部在孩子们心中有一定的威信,说出话做出事更让人信服。
干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而要付出极大的耐性。一开始,我对每一个班干部都手把手进行地教,让他们做好笔记,记下这一天从早晨到校到晚上放学应该做哪些事情。早晨一到校,先组织学生进入晨读,然后负责好教室的卫生情况,如桌子是否整齐;地面、窗台、卫生角是否干净;讲桌是否整洁等(由于走廊、卫生区在室外,所以我已安排了专门的人负责)。预铃时,向班主任报告班里的学生是否有缺席的;上操时,课间时,都要负责维持好纪律;中午,组织好同学们看书、练字;放学时协助体育委员管好班里的路队纪律。每周评选出“最佳小班长”,以此激励五个值日班长做好自己的工作。刚接这个班时,我带了班干部两个月,两个月后,他们就可以很顺手地去管理班级了。有些地方做得不当,我会及时指导。
我还实行小组的捆绑式管理。在班里设了16个小组,四人一组,对小组在课堂、作业、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比。以每周的奖分为标准,每周评选出“最佳小组”,并对前三名的小组进行相应的奖励。这种捆绑式教育会给那些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一定的压力,因为他的表现直接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分值,组里的其他人会督促他做好。
让班里的管理做到:学生能做的,组长不做;组长能做的,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主任不做。当每个学生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时,班主任工作也就顺利了很多,轻松了很多。要把班主任工作做得好而不累,必须培养出一批得力的小助手。
一个班级,一个大家庭,班主任就是所有孩子的在校家长。用认真扛起自己的责任,用爱浇灌孩子们的心,孩子们才能在这个大家庭里安全、快乐地成长,这个班级才会更加温馨和睦!老师们,让我们用爱与责任为孩子做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