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爷爷奶奶好》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主题三——《爷爷、奶奶好》中的第一课题的内容。教学内容虽然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但学生都缺乏留心观察,而本课的教学意在用身边的真人真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认识到尊老、敬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反思、体验和感悟,使他们的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由尊重爷爷、奶奶延伸到尊重社会上的所有老人。【学情简介】综观目前小学生的普遍现象:每个学生在家里简直就是小皇帝,在百般呵护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尤其是爷爷奶奶更是视他们为掌上明珠,总是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却不图任何回报,而孩子们则由习惯变为自然,对爷爷奶奶的关心与爱护心安理得地接受,却不懂得回报,有的甚至在言语上或行动上出现一些不该有的行为。【教学目标】 1、了解爷爷、奶奶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与社会密切联系,收集信息,加强发表的意识和能力。 3、增进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孝敬之情。【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爷爷奶奶曾经和正在为家庭和社会做出的贡献,让学生感到自豪的同时增进对爷爷奶奶的尊敬和关爱之情。 2、引导学生认识到尊老敬老是社会文明的一种风尚,我们还应尊敬社会上的其他老人,让每位老人都能健康快乐地生活。 3、养学生收集和运用资料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调查法,谈话法,小组交流【教学准备】 1.了解爷爷、奶奶年轻时的事情。观察老人家的行动特点。 2.收集一些和爷爷、奶奶的合照或者爷爷、奶奶年轻时和近期的照片。 3.收集社会上关心老人的事例等。 【教学流程】一、猜谜激趣、录像导入导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看谁最聪明?1、猜谜语“早上四只脚,中午两只脚,晚上三只脚。” 过渡:乐乐他家有疼他的爷爷,我们听听他怎么说的。2、录像:出示乐乐爷爷年轻时和退休以后的照片,乐乐介绍。二、你说我说“我爱爷爷奶奶故事会”过渡:你家里有老人家吗?他们是谁?听完乐乐的介绍,你也来说说你的爷爷奶奶好吗?1、展示爷爷、奶奶的照片,说爷爷、奶奶的故事。(指名说) 引导学生以图片为依据、结合课前的准备了解、调查、说说爷爷奶奶的故事。突出爷爷奶奶爱自己、爱家庭的事例。三、游戏体验、加深真情。1、小组讨论、交流收集到的有关爷爷、奶奶的照片、资料、事例等。 2、小结:我们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总是很快乐。他们最疼爱我们,我们也最尊敬他们。(齐读书本74页)四、社会关注、由我做起过渡:从什么地方看出爷爷奶奶老了?(指名说)(脸上皱纹多了、头发白了、牙齿越来越少了,拿不动重物、走不动路……)你平常观察到老人家怎样走路的呢?让我们来体验一下。1、模拟活动:弯腰走路(指名示范—全体模拟)。过渡:爷爷、奶奶为了我们的成长那么辛劳,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2、课件:我是怎样孝顺爷爷奶奶的?3、出示书本74页五、联系实际常规过渡:你能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呢?金点子:“让爷爷、奶奶开心些”1、小组讨论(当爷爷、奶奶不开心时----劳累时----生日时----生病时----)…2、 汇报、表演六、送上我的心里话 学生把自己写给爷爷、奶奶的话送给他们。小结:长辈养育我们成长很辛劳,我们应该尊敬热爱他们。师:我们的爷爷、奶奶在关心我们成长的同时,还为社会做出了许多贡献。所以全社会都很尊重老人。七、拓展。 1、收集的信息交流:社会上是怎样关心、尊重老人的?(敬老院、慰问老人等)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小知识:我国的老人节定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即传统的“九九重阳节”。过渡:我们亲爱的爷爷、奶奶在关心家庭付出了心血,也为社会作出了贡献,用什么来表达我对他们的爱呢? 1、孝心花:学生在花瓣上写上对爷爷、奶奶的祝福语,写完后同桌交流。 2、在家多帮助爷爷、奶奶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总结:让我们关心爷爷、奶奶的孝心之花盛开,让我们全社会也来关心和尊重老人。
反思 本节课为达到活动目标,精心设计了每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的几项自主活动来综合实现三维目标:1、文本走向生活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全新课题。一提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人们首先想到教材。思品教材是由专家编写的,他们开发的课程内容从学术性等方面来看可能是最好的,但是社会在飞速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而教材的更新却相对滞后,教材中有些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知识水平脱节,缺乏针对性、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一味地拿来就用,要提高自身驾驭教材的能力,使教材更具生活化,时代性的特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有利于学生内化。作为教师首先要树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学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在教学中我采用的一些内容和方式都是贴近儿童生活,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设计了一些孩子们可以直接参与的活动,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呈现,寓教育于活动中。本次教学我把爷爷、奶奶请到课堂上来共同参与活动,并不失时机地让祖孙互动,是一次大胆的尝试,这恰恰体现出了当代儿童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双向结合。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整堂课下来,学生始终处于一种非常高涨的情绪当中,感到这次活动就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一次情感的交流。2、课堂走向社会 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本身的价值。因此,本课程的教学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使他们的视野投身到社会生活的广阔范围,将他们思维的领域伸展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力图将社会生活与课堂打通,由课堂内容辐射课外生活,将课外事情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的同时,去帮助社会上的所有老人,将大社会引进小课堂。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种种儿童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和整合,使关爱老人,尊重老人的教育意义被凸现出来,变的更加清晰,学生带着这样的收获走向社会,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在课后得以扩展和深化,使学生的知情意更好地得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