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几乎每次上完或听完一节课后都会或多或少地进行一些反思。如:这节课上得好极了;这节课学生活动不错,但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今天学生兴趣不高,没激情;等等。如果我们把这些想法再深入一下,“这节课上得好”,好在哪里?有哪些值得发扬的地方?“学生兴趣不高”,原因是什么?学生活动的效果怎样?有哪些经验或教训?下次上这样的课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对我们的日常教学进行再认识,再思考,从教学实践中反观自己的得失,并以此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这不失为我们提高个人业务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手段。
写教学反思的方法不拘一格,可以寥寥数语,也可以成篇成章,还可以随心所欲地写成日记的形式。反思的内容也多种多样,可以写成功的经验,也可以写失败的教训;可以写自己课堂中的收获,也可以写听别人课时的感想;可以写老师的教学机智,也可以写学生的创新火花。
一、成功时反思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对自己比较满意的做法,或者对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以及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都可以随时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如第一次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使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扑克牌导入新课,结果学生学习兴趣极高,效果很好。当时,我用教学反思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成功的导入方式,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
激趣导入,给学生上“好玩的课”
《可能性》这节课,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1、 首先向学生出示一副扑克牌,简单介绍四种花色。
2、 出示一小摞扑克牌,逐张给学生看花色(都是红桃),问:我从中随便抽出一张,会是什么花色?(当然是红桃)确定吗?为什么?(板书:一定)
3、 在这一小摞中放入几张黑桃,问:现在从中随便抽出一张,会是什么花色?为什么?(板书:可能)
4、 再问:我从这一摞扑克牌中随便抽出一张,会不会抽出一张梅花来?为什么?(板书:不可能)
实践证明,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能性出现的三种情况,教学效果很好。
因此,在后几次教学这节课时,教学设计虽然有所改动,但我都保留了这样的导入方式,而且每次效果都不错。
二、失败后反思。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我们可以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通过记录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在今后再教学中吸取教训。同样是《可能性》这节课,我一直以为很成功一直沿用了几年的“扑克牌”导入法后来出现了问题。
那天我拿着一副扑克牌走上讲台,学生的眼睛立刻亮了,有的开始窃窃私语。我习惯地以为是像预料中的那样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后才知道并不是这么简单。近几年,刘谦和他的魔术风靡全球,老幼皆知,刘谦早已像当年的奥特曼一样成了这一代孩子崇拜的偶像。所以当我拿着扑克牌出现在讲台上时,孩子们兴奋的眼神中已不再是学习的兴趣,更多的是因为他们以为老师会像刘谦一样给他们来一段魔术,而我在上课前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当我手中拿着一小摞全是红桃的扑克牌问“能不能从中抽出一张黑桃”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喊:“能!”并兴致勃勃地等着看老师变魔术,弄得我哭笑不得。
于是,我又写了这样的教学反思:
备“好玩的课”必须先“备学生”
备“好玩的课”必须先“备学生”。学生的生活环境在变,学生的兴趣点也在变。作为老师的我们不能拿着一本不变的教案来应对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好玩”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之上的。如果远离了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再“好玩”的课也只能流于形式,而且可能越“好玩”就离我们的教学目标越远。
三、观课中反思。
观摩别人的课时,我们不仅要认真听,认真记,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地思考,经常深入地进行反思:这样教有什么好处?如果我来讲这一节课,我会用怎样的措施来突破重难点?
我在听侯淑娴老师的课《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发现她几乎没用教材上的情境图和练习题,而是全部改用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新的情境,把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因为都是学生熟知的事情,学生在理解上没有困难,也就很顺利地学会了新知识。有了这样的感触,我在听课本上就写下了这样的反思:
创设生活情境,降低问题难度
无论学生的生活环境怎样变化,无论我们的教学方法怎样变革,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总是对的。如这一节课最后的拔高题:“有女教师50人,男教师9人,学校的班车能坐45人,问要把这些老师送回家,能不能一次送完?”这道题如果在以前,应该算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列式计算会很麻烦,又要50+9,又要59 - 45,有点难度。但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学生都能正确解答,我想,这正是因为我们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把数学问题放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降低了数学问题本身的难度。所以我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时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那么,以前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当然,教学反思不一定每节课都去写,但是有感想时一定及时记录下来。每听完或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如果经常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