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注重课前的铺垫,为知识的迁移做好准备。 学生的学习是运用已有经验不断获取新知的过程。为此,教师要致力于精心设计各种“知识铺垫”,以便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降低学生理解新知的难度。在学习新知之前,首先进行整数加、减法的复习。通过复习,有目的地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有效的引导,再加上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减,为下面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奠定了基础。 2.通过自主探究明确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等数学活动。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适合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尝试、探究和交流,并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明确竖式的写法和算理,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3分钟)
1.课件出示: 2元+3角=( )元( )角=( )元 2元-5角=( )元( )角=( )元 2.课件出示: 112+16 25+18 138-25 35-12
1.读题,口述答案,交流思考过程。 2.在练习本上独立进行计算后交流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1.想一想,填一填。
二、迁移类推,探究新知。(1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3,引导学生思考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尝试计算,师巡视,对不同的算法做出回应。 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探究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思考:(1)根据0.8元和0.6元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想一想列竖式时怎样对齐。 (2)从哪一位开始相加减? (3)遇到相加满10或不够减的情况怎么办? 4.指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总结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读题,理解题意,思考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各需用哪种运算,然后列出相应的算式。 (1)0.8+0.6 0.8-0.6 (2)1.2-0.6 2.小组合作,探究怎样计算出这两个算式的得数,并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小组间互相交流,展示不同的算法。 3.尝试列竖式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组间互相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4.师生共同总结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填空。 一个陶瓷杯11.6元,一个玻璃杯6.4元,一个塑料杯9角。 (1)买两个玻璃杯需要( )元。 (2)一个陶瓷杯比一个玻璃杯贵( )元。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三、结合实际,解决问题。(1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97页例4,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探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读题,理解题意。 2.先小组内讨论如何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
4.小亮有2元钱,买一支5角钱的铅笔后还剩多少钱?
四、巩固应用。(15分钟)
1.完成教材98页2题。 2.乘船问题:老师带领同学们去划船,有一大一小两种船,大船限载100千克,小船限载80千克,下面4人租用一大一小两艘船,可以吗?该怎样乘船? 小明重37.2千克 小华重33.6千克 小丽重32.7千克 老师重57.2千克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小组内交流,汇报自己的解题思路及结果。
5.王玲在计算小数减法时,把被减数15.3看成了153,得到的得数是144.1,正确的得数应该是多少?
五、全课总结。(2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