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快乐成长之“快乐”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自主发展,快乐成长”。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是我们的教育目的,让学生“快乐成长”是我们教育追求。“快乐”并不意味着排斥批评、隔离痛苦,而是让学生在努力之后得到肯定,在勤奋之后看到进步,在付出之后能够收获。拥有学习的成就感,学习便是快乐的事情,即便辛苦,也虽苦犹甜,以苦为乐。可是,不少学生讨厌上学,因为教育并不是他们想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可以竭尽全力提高教育质量,希望用更引人入胜的课程、媒体、学生对答系统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但如果教师的工作只是为了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去完成学生们原本就不愿意去做的任务,那这一切努力都将是徒劳的。如何让学生孜孜不倦奋勇前行呢?首先,内动力的激发是必须的。据调查显示:距离目标只有10%时,人们的动力是最强的。动力的强弱决定着付出行动的多寡。让学生看到一个个小目标,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自信心便由此而生。那么,目标的确立,尤其是小目标的确定就尤为必要。长远的目标当然有恒久的动力,但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小目标更为切近,看得见,摸的着,更具有实际意义。每周、每天、每节课都要有目标,听懂、理解、掌握一节课的知识,复习巩固一天所学,每周取得满意的成绩,如此这般,学生便从一天一天的优秀,走向一周一周的优秀,走向一年一年的优秀。那个目标,不太远!“快乐成长”的“快乐”来自于成就感的激励,来自于自信心的建立。反之,一刀切的评价,切断了线下孩子的信心和期待,切断了他们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快乐”便不再回来......大多数学生有两个紧要的任务,一是有成就感和进步感,一是拥有交友的乐趣。“快乐成长”的任务是要让学生在成就感和进步感中,满心欢悦地接纳教育带来的馨香。(二)让反馈成为正能量考试,成绩,表扬,或者批评,再平常不过。考试的目的是什么?考试带来的效果是什么?考试是激励还是打击?这要从评价的目的和反馈的方式来分析。成绩数据能够激励学生,能够让学生看到差距,能够让学生“知耻后勇”奋起直追,这当然是我们愿意看到,也是我们一直以来自以为是这样、愿意是这样、沉醉于这个虚构的想象中真的认为就是这样的“认识跑偏”!如果不信,你去问问考试的亲身经历者他们是否如我们预期的那样。事实是,考试是大浪淘沙,淘下无数孩子的信心和期许,默默地降低了对未来的期许,增加了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不,是怀疑!我不行吗?我不行?我不行......当学生拿到成绩单时,很多人感觉不到对成功的积极肯定;有数量惊人的学生在学校没有或无法体验到成功或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相反,学校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失败——学业上失败、社交上失败,或两方面都如此。问题学生基本都是学校中充满失败的体验的学生。考试的数据和数据的反馈不一定有益于学习!当学生收到反馈,但却不能据此做什么时,对学生学习是有负面影响的。相反,如果学生可以利用数据,就会对学习产生正面影响。那么,“利用数据”是关键!学生如何利用数据,取决于教师如何利用数据。教师该如何利用数据?直接只是将数据的优劣告诉学生,直接将问题的对错告诉学生,这些做法对学习是负面影响的。相反的,给学生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确保学生清楚判断标准,给他们正确答案的同时,给出对错的理由。例如,学生回答错了某个问题,不要急于说“错”,要给学生持续回答某个问题的机会,依据标准一步步分析、表述,直到能够正确回答,这些做法经研究证明能够显著提高学生成绩。想起曾经发过的一段微信:你说,我们听!课堂上,最温暖的是倾听。听,是建立学习关系。只要有人在说,其他人不可以举手,要认真听他在说什么。懂得倾听,是学生必须的修养。有倾听才有思考。等待,是“无所事事”的体贴。几十秒的等待,足以温暖一颗胆怯忐忑的心。等待,是教师必备的修行。我们研究课堂,是在职业路上的修行。修,是为了行。缺失修的行,磕磕绊绊,歪歪斜斜,命途多舛。远离行的修,暮气沉沉,没有活力,难以成长。教育家杰克·弗里默经常说:“如果孩子们想学习,我们无法制止他们学习;如果他们不想学习,我们也无法迫使他们学习。”社会希望学生每天取得学业进步,希望他们维护有建设性的社会关系。当这些成为学校设计的核心时,学生们最有可能爱上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