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下册《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五年级音乐下册《五十六朵花》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ID:519644

大小:1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一课时《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们在热爱自己民族的同时加深对其他民族的认识并能充分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 2.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3.学会运用愉快的、有感情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在音乐活动中大胆投入、人人参与、热情表现。 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课件、图片及视频资料 教学重难点: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特点;唱准音高,控制好结尾处的高音;把握好歌曲节奏,并能较好的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 教学方法:听唱法、视听结合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互相问候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有几个小小的问题想问大家: (1)、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共有几个民族吗?(56个) (2)、你知道你是什么族吗? (3)、你能说说你自己的民族或你所了解的少数民族的相关情况吗?(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回答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相关资料做拓展) 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个民族——羌族,羌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让我们一起来走进羌寨。 二、了解羌族、揭示课题 1、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因此各个民族的文化也就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歌曲中的“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但跳的“锅庄舞”却是藏族的民间歌舞,从中可以看出各民族文化的融合。羌族也用汉文,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 2、多媒体播放歌曲并展示有关羌族的相关民居、服饰、人物、羌笛、跳羌族锅庄舞等的图片并作简单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羌族的了解) 3.羌笛和锅庄舞 羌笛:羌笛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了。现在的羌笛都是双管,可以吹出七个不同的音,羌笛在羌族人民的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每逢过节、喜庆丰收,羌寨里就处处想起羌笛的声音。 羌族的锅庄舞: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歌舞,羌族人民也经常跳锅庄,在羌寨只要听到哪里在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都会高兴的去参加,可见羌族人民对锅庄舞的热爱。锅庄舞的动作主要有甩袖、弓腰、边唱边跳等形式。 4、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都具非常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三、学唱歌曲 (一)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范唱录音(两遍),请同学说说听后的感受。(体会歌曲的情绪、速度) (2)集体朗读歌词一遍(体会歌词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3)再次听歌曲录音,轻声哼唱并根据歌曲节奏作出相应的体态反应。 (二)学习歌曲 (4)教师分乐句教唱歌曲,并找出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后8小节与前8小节基本相同。 (5)准确演唱歌曲,(给学生重点强调歌曲结尾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6)请个别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找出容易唱错的乐句,同学互相帮助并唱准易错乐句。 (7)全班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歌词挖掘,歌词中有两个词最能表达羌族人民幸福心情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唱和互动 同学想一想这首歌我们还能用什么形式来演唱?(分组表现) 四、律动与舞蹈 1、教师根据歌曲节奏教几个锅庄舞的基本手势和动作。 2、播放歌曲,师生一起随音乐做相应的锅庄舞动作。 3、集体边唱边跳。 小结 本堂课我们共同合作完成了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还学会起了锅庄舞,并用轻快地歌声,优美的舞姿表达出民族自豪感热爱民族音乐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了跳锅庄舞带给我们的快乐,也初步了解了羌族,请同学在课外再收集一些有关羌族的相关资料作进一步的了解。并复习巩固好本堂课所学的内容。 第二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数民族瑶族的音乐风格,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进一步体验和认识音乐要素对音乐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能够从音乐的速度、节奏、音色等不同角度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及其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体验速度、节奏、力度、节拍、音色等音乐要素,并能根据不同的音乐情绪进行创编 教学重点: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音乐要素来表达情感、塑造音乐形象的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节奏、音色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播放《快乐的啰嗦》,请大家边听音乐,随着教师的提示边打节奏 跟随音乐节奏、速度、力度拍子的变化,引导学生体验音乐,教师创设情境,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聆听音乐的习惯,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2.感受欢快情绪,听辨出舞曲体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 设计意图:我采用的是播放来自相同地区、相同体裁的音乐作品《瑶族舞曲》,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听觉和视觉结合,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好的集中起来。 (二)新课教授 1.完整聆听《瑶族舞曲》,感受情绪及其情绪对比(播放曲式结构图)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引起学生们的兴趣,音乐欣赏更具有目的性。同时对于《瑶族舞曲》的特点进行了初步的了解。 2.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 (1)演唱a、b主题,认识速度、节拍在乐曲中的作用 ①教师通过提示性的肢体动作,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 ②运用直观的击拍方式,学生可以在观察、比较击拍动作快慢中,发现和体会节奏差异对乐曲情绪的影响 (2)欣赏b主题乐段,体验音色、力度在乐曲中的作用 ①引导学生听出本段主题的演奏乐器,以及乐器使用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关系,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变用动作模仿乐器的演奏方式 ②通过对b主题的聆听,了解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音乐情绪也变得更加欢快、热烈 ③请同学总结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 (3)欣赏b、c主题乐段,了解节拍、速度在乐曲表现中的作用 ①请同学们边划拍边聆听音乐引导学生发现拍子在音乐中的作用 ②总结拍子与速度相结合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请同学们总结速度、拍子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赏析《瑶族舞曲》的三个音乐主题,引导学生从速度角度去探讨两个主题的音乐情绪。随着打击乐器的加入、力度的增强,同学们能够自己总结出力度、音色、音乐情绪之间的关系,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应该让他们通过听、唱、讨论来体验音乐,并通过发现结论--推翻结论--补充完善结论这一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巩固提高 1.改变音乐主题,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 (1)请同学们尝试改编a、b、c的主题,改变音乐情绪 根据学生的音乐能力,邀请个别会乐器的同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进行即兴试奏,体验主题音乐改编后的效果 (2)讨论 ①改编的哪个主题?与原来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分别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使音乐情绪发生了变化? 2.把主题改编成爵士版,请同学们用不同的击拍方式伴奏 用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创造的能力 设计意图:邀请同学们用小提琴、二胡演奏改编的节奏型,并上来为大家演奏,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发散同学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使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编创,增强自信心,喜欢音乐,真正在音乐课堂中做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理想状态。 (四)用课堂乐器演奏《瑶族舞曲》 (1)再将主题A背唱几遍,在此基础上,学习演奏,注意调高要改成l=C。如用口琴演奏可使用手震音的技法。 (2)在多次练习的基础上,由教师指挥,全体学生齐奏,力求节奏整齐、音色优美,使学生陶醉在自己演奏的音乐声中。 (3)加入课堂打击乐器。 (4)部分学生演奏,部分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部分学生做声势,气氛一定很热闹。 (五)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和创作实践,我们进一步体验和认识了节奏、力度、音色、节拍、速度等要素对音乐情绪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希望大家今后欣赏美妙的音乐时,不要忘了身后那神奇的音乐要素。 第三课时《木鼓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认识木鼓,能准确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伴奏。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风格特点,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认识乐器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旋律比较紧凑,多种节奏型变化多。 教学准备:书、多媒体课件、琴、小鼓锤 教学过程: 一、组织学生 二、看图片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舞蹈片段,回答这几个问题?(课件1——出示4个问题。) 2、观看片段。 3、回答问题。(思考、讨论、回答) 设计1:学生能回答,就让学生说说。  设计2:学生不知道,教师利用多媒体简单向学生介绍。 揭示课题:我们学习的歌曲是——《木鼓歌》,请齐读题目。 三、新授过程 1、初听、感受歌曲,进一步了解佤族歌曲的风格。(速度、节拍、调号) 2、判断调号后,随教师的伴奏进行试唱歌谱: a用“啦”模唱旋律 b、看谱听琴唱谱 3、教师弹奏学生试唱词。然后解决出现的乐句问题:如节奏:等。 4、根据范唱进行模唱 5、完整听伴奏再演唱 6、再根据范唱进行模唱。(巩固速度、节拍) 7、分组比赛(男女生组一组一段。) 8、进行评价。(师生共评) 9、为使歌曲表现的更加动听气氛热烈有激情,我们在四分休止符处,为歌曲加入简单的伴奏,怎么加伴奏?(同位间学生可以讨论试一下)拿道具鼓锤,集体清唱加鼓槌敲击伴奏。 五、总结: 这节音乐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第四课时《锦鸡出山》 教学目标: 1.能专心欣赏、听出《锦鸡出山》五个部分速度和音乐情绪的不同,并能顺利完成课本上的填写练习。 2.能背出《锦鸡出山》的主要主题,并能用课堂乐器演奏,能随《锦鸡出山 》的主题音乐做声势练习。 教学过程: 1.导入: 介绍土家族,看土家族人民的服饰(出示图片)和他们载歌载舞欢度节日的情景(出示图片)。 2.欣赏民间音乐合奏《锦鸡出山》 (1)《锦鸡出山》是根据湖南土家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音乐“打溜子”改编的乐曲。乐曲生动刻画了锦鸡的各种生活情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热爱生活的乐观情趣。全曲分为【山间春色】【结队出山】【溪间戏游】【众御顽敌】【荣归】五个部分。学生随教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要求边学唱边记忆。 (2)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山间春色】 请学生静静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提示两个不同主题的进入。 (3)欣赏乐曲的第二部分【结队出山】 (4)欣赏乐曲的第三部分【溪间戏游】 (5)欣赏乐曲的第四部分【众御顽敌】 (6)欣赏乐曲的第五部分【荣归】 (7)完整地听赏一遍《锦鸡出山》 3.“打溜子” “打溜子”是土家族民间器乐合奏形式,由溜子锣、头钹、二钹、马锣组成。演奏时,各乐器音色多变、节奏穿插、配合精妙,音乐形象鲜明、生动。 第五课时《阿喽喽》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教学过程: 1、导入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2、学唱歌曲《阿喽喽》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3、学唱歌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 (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