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成绩的基本情况:
三(1)班共有学生49名,其中2人因病没参加考试。总分:2944分,最高分:100分,平均分62.6分;及格人数30名;及格率63.8%;优秀率40.4%。
三(3)班共有学生46名,考试人数46名,总分:2795分;最高分97.5分;平均分60.8分;及格人数29名;及格率63.3%;优秀率34.8%。
二、学生成绩分析:
及格人数本次质量检测试卷的整个难易程度适中,考察的知识面广,题量也符合学生的练习要求,题目的形式多样,实际运用较好,体现了新课标的一些精神,是一份比较好的检测学生双基知识的试题,为今后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试题的编制即侧重于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部分试题蕴涵了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能力等数学知识综合运用水平的考查。整个卷面,有最基本的基础题,也有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及综合能力的应用题,所考内容基本上覆盖了所教内容。
三、试题分析。
数学试卷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看图填空、计算题、复式统计图、解决问题六大题型。
三(一)班
1、填空题。(每题2分,共18分)
应得分:846分,实得分:646分,得分率:76.35%。
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完成得较好,得到满分;少部分学生因基础差不能理解,导致失分较多。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应得分:235分,实得分:156分,得分率66.38%。
选择测试题,从学生答题看出学生的常识基础掌握不扎实,模糊不清而失分。
3、看图填空。(每空1分,共5分)
应得分:235分,实得分:167分,得分率:71.06%。
主要考察学生的位置与方向,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得较好,值得表扬。
4、计算题。(37分)
(1)口算。
应得分:376分,实得分:241分,得分率:64.09%。
口算题大多数学生做得正确,达到满分,但少数学生因马虎粗心导致失分。
(2)、列竖式计算,带必号要验算。(20分)
应得分:940分,实得分:522分,得分率:55.53%。
列竖式计算是计算题中的重要部分。大多学生完成不错,得到满分,但少数学生因列竖式写不规范,数位不对齐,得数算错,导致失分较多。
(3)、计算下面各题。(9分)
应得分:423分,实得分:237分,得分率:56.02%。
脱式计算也是计算题中的重要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从学生做题的情况上看,部分优生完成不错,得满分。但大多数学生对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掌握不好,计算过程中也算错,导致失分较多今后这类题型要多训练多巩固。
5、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应得分:556分,实得分:402分,得分率:72.30%。
完成统计图情况:大多数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掌握得较好,正确率比较高,值得表扬。
6、解决问题(第1、2题各4分,其余每题5分,共23分)应得分:1081分,实得分:671.5分,得分率:61.74%。应用题因部分学生平时不善于分析,不理解题意,在计算中算错得数,还有第2、3、4、5小题都是求两步解决的问题,很多学生只列出一步算式,导致失分严重,只有部分优生、中等学生得满分。
三(3)班
1、填空题。(每题2分,共18分)
应得分:826分,实得分:547分,得分率:66.06%。
基础知识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完成,只有少部分学生因粗心算错得数,导致失分。
2、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应得分:230分,实得分:147分,得分率:63.91%,与三(1)班一样
3、看图填空。(每空1分,共5分)
应得分:230分,实得分:144分,得分率:62.60与三(1)班一样。
4、计算。(37分)
(1)、口算(8分)
应得分:368分,实得分:232分,得分率:63.04%。
口算题大多数学生完成得较好,值得表扬,还有少部分学生口算不过关,有待于加强训练。(2)、列竖式计算,带必号的要验算。(20分)应得分:920分,实得分:489分,得分率:53.15%,与三(1)班一样。(3)、计算下面各题。(9分)
应得分:414分,实得分:226分,得分率:54.58%,与三(1)班一样。
5、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应得分:552分,实得分:350分,得分率:63.40%。
这类题型主要考察学生的复式统计图完成情况,大多数学生能够认真完成,得满分,少部分学生基础差不读题乱填,导致失分严重。
6、应用题。(第1、2题各4分,其余每题5分,共23分)与三(1)班一样。
应得分:1058分,实得分:589分,得分率:55.67%。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学生读题、仔细审题、认真分析的良好习惯。做到拿到题目先看,清楚已知信息和要求问题,然后再进习分析、解答。解决问题还要重视数量关系的分析,不但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2.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及时反馈,及时补差,落实到位堂堂清。对一些基本概念还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3.培养学生对题目的分析能力。特别是一些题目比较长、字数比较多的问题,先理清思路,句词分析。
4.在计算方面还应加强,通过实际情境,先理解计算法则,采用形式多样进行计算专项练习。
5.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沟通,共同努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他们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