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 教学课题: 爱 课时:共1课时 授课对象:五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2)基于阅读: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3)基于习作: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教材分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一篇散文,课文主要叙写了童年的萧红在园子里快乐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清新质朴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写,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突出的特点。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写字:五年级的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读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能联想画面,感悟词语的深刻含义。 (2)基于阅读: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够抓关键词感受文本,在揣摩语言文字的过程中领悟文本传递的情感。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感受到文本传递出的自由快乐。但是文字背后蕴藏的深层情感以及表达这种情感的文字形式,却是学生不容易觉察到的。因此,需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揣摩文中写得比较特别的语句,细细品味中习得语言。 (3)基于习作: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能够乐于交流、表达,使用规范的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的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的生活眷恋及对祖父的怀念。 3.品读关键语句,学习作者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并领悟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评价任务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品读作者率真自然的语言,感受作者在园子里的自由与快乐。 3.在体会作者独特表达方式的基础上,感受作者的快乐,进而感悟祖父的慈爱与温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走近作者,揭示文题
(4分钟)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激发阅读文本的兴趣。】
活动一 (2分钟)
谈话导入,走近萧红
(完成目标一)
学生能对作者有初步认识,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2分钟)
板书并质疑课题(完成目标一)
学生能够对课题质疑,带着问题走进文本。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初入“园子”捕捉感受
( 9 分钟)
【设计意图:汉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主动思考,读出了园子里的人、事、物,也读出了萧红童年生活的自由。】
活动一 (3分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萧红在这篇文章中回忆了些什么?
(完成目标一)
能读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梳理出三组和文本内容有关的词语。
(评价目标一)
活动二 (5分钟)
默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朗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完成目标二)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概括出园子的特点。
(评价目标一)
活动三(1 分钟)浏览课文,用一两个最恰当的词语来概括萧红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完成目标二)
能够初步感受作者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生活。
(评价目标二)
环节三
再入“园子”
领悟表达( 22分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特点,探索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和运用规律,运用多种朗读形式,帮助学生习得语言。】
活动一(5分钟)
默读课文思考:萧红是怎样把她童年的自由生活写出来的?
(完成目标二、三)
学生能静心默读、思考,有自己的感受。
(评价目标二、三)
活动二:(17分钟)
分享交流:重点学习第3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
(完成目标二、三)
在品读语言的基础上,感悟作者自由的语言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尝试进行仿写。
(评价目标二、三)
环节四
延伸阅读
涵养语文
(5分钟)
【由课堂走向课外,由点走向面的阅读,最终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活动一 (4分钟)
体会课题的深刻含义,感受祖父对作者的爱。
(完成目标二)
学生能理解文字背后的东西,感受文章主题。
(评价目标三)
活动二(1分钟)
推荐阅读《呼兰河传》,细细品味和分享萧红的语言智慧。
附:板书设计
生机勃勃 排比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自在 拟人 (借物抒情) 无拘无束 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