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同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也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谈起:一、有较强的目标训练意识,有意识地注重朗读训练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加强学生朗读训练的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一堂好课的标准中,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一定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要多读少讲,把更多的时间用于朗读;要体现读准、读通、读熟和读出感情读出表情这样的朗读层次;指导朗读,不要单纯从朗读技巧上指导,重在引导学生入境入情,用朗读表达出思想感情。如果学生不能饱含感情的朗读,或者是结结巴巴、语如断珠;或者是声音细小、不重节奏,乱断词句。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实朗读。比如把课题要读得有精、气、神。初读检查词语的朗读中,不仅要读准确,还要读出对词语的理解和这个词语带给自己的感受。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任何一篇文章,只有在反复诵读中才能体味出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情感,以及优美词句的魅力。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要努力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同时,学生对朗读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阅读教学应该“读”占鳌头。二、选择好的学习策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巧进行朗读训练1.朗读的方式比较多样,教学中老师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如自读、放声读,老师范读,学生范读,小组读,配乐朗读,男、女生比读,对话朗读、比较朗读,不但可以分角色读,有时还可以做做动作读,带着表情读。改变单一的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丰富形式,增强趣味性。2. 善于利用媒体或者课文擦图,通过想象,创设情景,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氛围或联系生活经历中去体味文本,让学生能够入情入景的朗读。我在教《荷花》第4自然段时,我问:看着这么美的白荷花,你想到了用哪些词或者什么句子去形容它,赞美它?如果你就站在荷花池边,你会有什么感觉呢?作者“我”站在荷花池边,有了什么联想?如果你自己就是其中的一朵荷花,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谁能把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学生动情地朗读起了这个部分,没有做过多的技术指导,读得效果也不错。因为学生入境了。3.把感悟和朗读,朗读和生情结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中几者的结合。达到“以感促读,以读生情,以情促读”。实现悟、读、生情的和谐共振。我在教《荷花》第二自然段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中的“冒”字形象化的用法学生比较难以体会。我先让学生把“冒”字换词,看看谁换得多。接着师引导:在这么多的动词中,作者唯独选了这个,看来这个“冒”字极不简单。同学们,你觉得怎么地长出来才叫冒出来呢?如果你是荷花,你冒出来想做什么?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活跃到了极点。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老师问:你看,这个冒字写出了这些荷花们怎样的心情呢?等学生充分解读后,把这句话读得有声有色就水到渠成了。三、注重对朗读的引导和评价1.对读得不太好、胆小、怯场等这一类的学生,在指出不足时要予以肯定和鼓励,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如抽一个学生朗读时候,该学生朗读不太到位,该老师评价说本打算给他的朗读打90分,但要是在某些地方注重一下,将会更好,老师给予鼓励,并给他再次朗读机会。学生则不负众望,朗读比第一次有了明显提高。2.老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引导朗读。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一面五星红旗》时,对于“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这一句时,这样进行引导:多么深情的凝望啊!(生读)多么不舍的凝望啊!(生读)这样,在老师饱含感情的的引导中,学生的情感体验层层加深。3.用巧妙、贴切的话语引导。我在一次课堂上请一个同学朗读,看见另一个同学在别人朗读的地方做了批注。我顺势表扬说:“看来,动情的朗读激发同学产生了别样的体验,老师看见刚才你在读的时候,某某同学在你读的地方写上了自己的感悟,你高兴吗?”学生自豪地回答:“高兴。”在老师相机的评价中,既给予了肯定,又悄无声息、不露痕迹地让另外的同学习得了学习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4.注重审美性,激励性,发展性的评价。如: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让大家分享吗?有滋有味的朗读,能让听者和你有共同的感受。“书是读出来的,体会也是读出来的”……总之,只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实效,相信琅琅的读书声定会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生命力,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