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马俑》着重介绍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和类型众多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条理清楚。作者对兵马俑的外观形象进行了极其生动的描绘,尤其是捕捉了兵马俑的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有鉴于此,在设计第二课时的教案时,我围绕文章的过渡句设计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对第二段的学习,即领会文章是怎样来表现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的。我用了这样一个问题总领“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的?”孩子们从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与内容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罗列出了占地面积广、数量多、气势磅礴、工艺精巧这几方面的特点,还找出了列举数字、举例、比较这几种说明方法。第二板块是对第三段的学习,主要要引导学生透过兵马俑的神态、动作来领会不同佣的特点。我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设计,对于这一环节的设计我是这样想的:“教是为了不教”。第5—9自然段与第4自然段结构相似,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划词语、找想象、朗读感悟的学法感悟其它兵马俑的鲜明个性。学生经过默读、讨论、交流后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我再适时点拨、修正,最后让他们抓相关词语朗读,感悟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和马俑的鲜明个性,并完成表格。为了加强写作训练,在文中的省略号处,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它们神态各异:有的 张弓搭箭,眺望前方 ,好像 ;有的 凝神谛听,冥思苦想,好像 ;有的 ,好像 ……这样,既体现了练习的梯度,又回顾了第三段的内容。在这一环节中,美中不足的是:教师由于赶时间,没有给学生更充裕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