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初听互助锦艺的王可老师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却久久不能忘怀。清丽的身影,如小溪流淌般悦耳的声音,如向阳花般温暖的笑容,给听课者带来的是一种美的享受。虽然,我们偷偷看出来,最后的流程她还没有完全熟记在心,但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使我不禁想到:这样的老师,小朋友们怎么会不爱?可是,磨课对于中小学老师来说,是一项需要脱层皮的修炼。我们这些带着任务来的听课者,群策群力、各抒己见,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纷纷提出疑问,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如:缺乏一个贯穿始终的大情境,小朋友们一会儿成了小动物、一会儿成了小画家、一会儿又成了小学生。又如:“雪花飘”的识字游戏,教师出示速度过快,学生字还没掌握,根本反应不来,此环节要pass掉!再如:一年级小朋友还没学拼音、没有学习识字方法,课堂上如何进行识字方法的交流呢?等等等等。种种建议梳理出来,浩浩荡荡,若干课堂环节都需要修改。此时,我却困惑了。结合自己磨课的经历:没有一节课是相同的,也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同一节课,遇到不同的学生,课堂上又会有不同的生成。到底该听谁的?又如何取舍呢?如果改了之后自己用着不顺手呢?一万个问号塞满了我的脑子。混沌之中,主任一语铿锵有力地砸进我的耳朵:“同志们,不管什么环节,怎么设置,最终目的都是——让学生学会!不要被环节和流程左右,要记得——目标!”哈哈,我突然笑了,释然了!这不就是基于标准的精神吗?课堂上所有的环节、教学方式都是为学生学会知识服务的。至于那些环节的设置、预设的流程,均不必过于拘泥,正所谓大道至简,把握住这条根本准则,就绝对不会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