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到今天活动之前,我一直都在思考下午的社会活动该如何进行。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到什么好的教学设计出来,最后决定,既然不能尽善尽美,那就“破罐破摔”吧! 可能从当初没有为这个活动选择一个好听的名字起,就注定它不会成为我所重视的一部分。然而,就是这个不被我重视的活动,让我从孩子身上看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永葆一颗童心 活动涉及到借玩具和玩具分享,这部分是我最头疼的,我没有什么新鲜的玩具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做PPT课件的话,只能看,不能摸,缺少了真实性;画图片的话,看得到,摸得着,但是又太过于虚假。思来想去,我选择了他们已经玩的不想玩了的水果玩具,把他们装到一个黑色的袋子里,用这个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活动开始之前,我想我肯定死定了,孩子一定会无聊到满教室乱跑的。可是,没想到,当我把这些东西拿出来的时候,他们就好想是第一次见到这些水果玩具一样,问他们一些问题,都会把手举得高高的回答我,和我预想的一点儿都不一样。 看到这一幕,我在心里暗暗的惊讶,孩子们的“假装游戏”让我很感叹。以往上课之前,我都是挖空心思弄些新鲜的东西去吸引他们,现在看来,仿佛只要是老师手里的东西,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孩子的心思很简单,有时候是我们成人总是爱把他们复杂化,多一些孩子的童真,和他们相处起来会更容易。我就是小猴子 活动的导入,我用到了之前存放的小猴子头饰。活动的过程中,我就是一直小猴子,带了好多水果玩具,孩子们都想玩我手里的玩具,怎么办呢?找小猴子借玩具吧,孩子们举起他们的小手,都想借玩具。后来活动结束,我把东西都收起来了。孩子们喝水入厕后,又围到我身边,问我借玩具,我趁机问他们,想玩我的玩具,你们应该怎么跟我说呢?孩子们张嘴就来了句,小猴子,可以把你的玩具借我玩一会儿吗?好吧,我就这样,还是那只带玩具的小猴子。 我听到这话,感觉孩子们还没有从故事里面走出来,他们有很强的代入感,情感也会有很长的持续性,即使已经没有任何媒介为支撑,他们依旧记得之前学习的东西,并把它运用在生活中,以后提到小猴子,可能他们就会联系到借玩具。 回头想想我们这些成年人,面对什么样的人,带上什么样的面具,说出什么样的话。不要讲角色的代入了,感情的持续性有多久呢?恐怕已经是收放自如了吧,面对这一群天真的孩子,我真是自惭形秽。 昨日,一堂老师的课,给了我教学上启发,我学到了一些教学上的知识。今日,讲给孩子的一堂课,我不知道会给他们留下什么样的影响。但是,我知道教育是相互的,孩子们的一言一行无形中感染着我,他们身上存在这我们这些成人在日渐流失的东西,值得我去好好观察、体会、反思!真希望,童真能在他们身上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