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家长朋友:
你们好!
这次带着您的孩子出来社会实践,成了您最牵肠挂肚的事情,出行之前,就有家长问东问西,千叮咛万嘱咐,希望老师照顾好孩子,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担忧,甚至有家长说能不能中间去看看孩子……在社会实践期间,也有家长也发来信息,“马老师,我孩子穿得有点薄,提醒他穿厚点!”“马老师,孩子前几天不舒服,提醒他吃药喝水!”……各种各样的担心,各种各样的要求,把“儿行千里母担忧”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家的担心,我可以理解。我带着孩子们出来社会实践,可是我还有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留在学校,我也很担心,担心他吃不好,担心他出现安全事故,担心他自制力太差完不成作业,特别是每天中午从11点放学,到下午2:20上课,三个多小时无人看管。
于是我就联系学校一位老师,让她帮我关注一下孩子,注意是关注而不是照顾,我对那位老师说:“我只要他是安全的,至于他吃不吃饭,吃多少不用管,他干什么你也不用管。”中午在教师餐厅,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盛,吃完饭洗碗摆餐具……每天晚上的微信视频,孩子高兴地向我报告他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孩子表现的真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四五六年级的孩子呢?
孩子永远比我们想象的优秀!其实每个孩子都会,很好的照顾自己,即使不能很好照顾自己,被教官批评、被老师训斥,那么对他来说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我们一味的去提醒孩子,其实是让孩子失去了一个个吃教训的、受挫折的成长机会。
下面我来分享一下这次实践活动的经历。第一天来,孩子确实吃了些苦头,教官先给他们来了个下马威,到基地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他们进行纪律及入营知识的培训。各种各样的纪律,林林总总的要求,而且还要进行军训。反复的要求,反复的练习,一人不好,全班受罚,有些孩子不适应,闹小情绪,但很快地孩子也适应了下来,逐渐地适应了教官,逐渐在团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向孩子提出要求,这个要求就是我们的底线,反复强调,反复训练,让孩子养成习惯。
第一天吃的第一顿饭,孩子们弄的乱七八糟,到处一片喧哗。剩了很多,倒满了两个大桶。但是到了晚饭时间,孩子们都吃得干干净净。做什么吃什么,不准挑食,盛多少吃多少,不准盛饭,一个人没吃完,全班人陪着。上午还是教官为孩子们打饭,下午开始就主要由孩子们负责,分餐具、摆餐具、盛汤打饭,不仅吃得优雅,餐具也要摆得整齐。吃饭的时候呢,餐厅里边也开始变得静悄悄。稍有不慎,全班站着吃饭,顶着餐盘受罚。什么是学习?这就是学习。什么是规矩?这就是规矩。什么是成长?这就是成长。家长心不狠,孩子站不稳。在你的眼里,他是孩子,是你的100%,在外面,他跟别人是一样的,可能连1%都不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社会。
社会实践安排了很多有意思的活动,有些需要团队合作,有些考查动手能力,有些需要手脚协调能力较强,有些考验精细动作……每个孩子都能体验,但又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孩子们彼此提醒,互相帮助。第一次去宿舍检查,我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提出来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说:“老师,那不是我的,那是##班的,那是##同学的。”我说:“被扣分的时候,不会问是哪位同学的,都是直接扣了班级的积分,你是否尽到监督之责,是否尽到提醒义务?”孩子们沉默了,下次再也不会这样说,而且对同伴的帮助、提醒做得也很好。类似的教育太多太多,孩子也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中成长起来的。在家里,多陪陪孩子,跟孩子一起做家务、做手工、做游戏、甚至看书、练字、看电视,在陪伴中观察孩子,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对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只监督提醒,不代办。
每一天的晨会都会对前一天的活动、纪律、卫生、内务,进行公示考评、总结。哪个班做的好,哪个班做的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员,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主人公,没有说哪一个人做好了全班就好,反而是有一个人不做好,全班都被扣分。什么是集体?这都是集体,什么是团队?这才是团队。没有哪个人能置身事外。同样,在家里面,孩子是家庭的一员,一定要让他们承担责任,好吃的同吃,受苦的事同受。
这是学校对每位家长的期望,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优秀。
在此祝大家生活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郑东新区商鼎路一小 德育处
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