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分析:本次试题难度适中,试卷共分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阅读与写作三个部分。阅读有课外的两篇现代文阅读、课内文言文对比阅读及诗歌赏析,,写作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从试题来看,这套试题重抓基础,加强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总体来说不是很难,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二.存在问题(一)1、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是试卷的第一大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能力,共有7题计28分,难度适中。第1题考察字音,全部是常用字字音的辨析,但很容易出错,十分较重,尤其是“廓然无累”的“累”读第三声,这个读音很容易出错,错误较多,同时又给学生补充了“果实累累”的“累”读第二声。生活中易错,所以重点强调。第2题,字形难度不大,但部分学生粗心失分较多。第3题,成语的理解与运用,相对简单,因为都是学过的成语,所以一般学生都得分了。第4题,排列语序,这一题相对简单,按时间排序就可以了,但是还是有些学生没有发现其中的规律。第5题古诗文默写,此题共8分,因为考前都默写了几遍,所以基本都能得满分。第6题,名著阅读,选做题,“豹子头误入白虎堂”的故事情节考前没让学生记过,所以很多学生都选择了第二个,但是很多学生理解不了题意,只是分析“苦难”没有结合《骆驼祥子》进行分析。后期要多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第7小题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平时缺少相应的训练,失分严重。(二)阅读题从学生做试题情况来看,阅读理解欠缺,令人堪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能力欠缺。如第8题很多同学概括的不完整,4分的题都只能得3分,不能得全分。第9题描写方法,很多学生都能找出来,但是个别学生理解不了“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第10题分析第8段的作用,学生能看出对比的作用,但是分析不出是对家风的继承和延续,还是理解能力不够。第11题考察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先要分析关键词的意思,“这”指的是什么,学生能看出第一层,看不出第二层。第二篇阅读是议论文,对于议论文文体知识课下练习的也比较多,这次考试题也不难,本以为应该很容易得分的,结果做的还是不好。第12题,找中心论点,这题做的还可以,文中第一段就有。第13题,“理想的效果”具体指什么,其实就是本文的3个分论点,但是很多学生理解不了题意,都没有找出来。第14题,这题考的是最长做的题型,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背的也有固定格式,所以套用就可以了,但是很多学生没有找出本段的分论点,导致失分,是不应该的。第15题,选择题,只要理解本文基本就是送分题,做的还可以。第16题,分析划线句子中的关键词,其实答案就在上一行,按时学生找不出来。总之,两篇阅读理解做的都不太好,学生理解能力太差,找不出本文的重点句子。后期要多加练习。古诗文阅读历来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但这次考的是课内文言文《出师表》和《隆中对》比较阅读,重点文章,所以这次做的都还不错。但还是有些学生古诗词的理解、鉴赏能力较差,不懂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或有效信息来答题,对古诗文中常用意象的含义不理解。本次试题中的典型错例有:第20题说说诸葛亮具有的性格特点,但部分学生死记硬背,只答出关键词,没有结合文章进行分析。(三) 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很多学生的作文仍然老调重弹,缺乏新意。2、立意陈旧,内容平凡,缺少个性。没有创新思维。3、素材老套,作文范围狭小,大多数学生把“读书使我、、、”作为核心内容大谈特谈。叙事太长,感触不深,且不能围绕中心选材。4、语言贫乏,缺乏深厚的语言积淀和真情实感。写不出鲜活动人的文字。打动不了读者。议论性的语言不够精练,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5.、套题作文的出现。不学生在作文正文的前面都会有一段题记。如果运用恰当,题记可以为文章增色,可是不少考生并不能很好多使用题记,而只是为了满足这样一种形式,别人有我要有,并不关心题记对自己文章有什么作用,从而落入新的窠臼中。有的考生的题记不知所云,和文章完全不搭边;有的考生的题记写起来如行云流水般的收不住笔,一篇文章600字,题记就占了100多字;有的考生的题记辞藻华丽而内容却空洞苍白。6、很多学生大谈特谈,没有具体的事例,抓不住阅读者的兴趣。7、材料作文,学生易写成改写作文,或扩写作文,失分严重,还有对于材料反映出来的主题归纳偏,导致失分严重的。三、今后的教学工作建议。1.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无论是默写还是解释,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计划地采用分散与集中的方法,采取家校结合,优秀学生与后进生互相帮扶的措施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且要多进行纸笔训练。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无论阅读还是作文,让学生养成多读题干的习惯,而这恰恰是好多学生容易忽略的。3. 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多做考点的训练总结。4. 选一些优秀的考场作文及平时的佳作印发给学生,可对该生有鼓励作用,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