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第二学段习作的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三四年级的学生处在作文起步阶段,如果教师不注重挖掘习作资源,孩子们普遍会感到习作比较困难。
多年的习作经验告诉我们,快乐习作的起航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师对学生习作困难时的信任、宽容和正确引导;得益于教师正确、规范和各具个性的语言反复刺激与情不自禁的模仿学习。
二、方案的探索与实施
植根生活,“拓”宽素材。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
1.亲近大自然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也是寻找素材最好的去处。在校园里,我和孩子们一起观察花草树木的形态、色彩和果子的变化。春天柳树发芽,玉兰花开时我们在树下流连,初夏天梨花纷飞,绿果初长时我们发现的最早,秋天石榴咧开嘴笑时我们在树下指指点点,冬天的雪地里,午休的孩子们踩雪,打雪仗,清明节安排孩子们去野外踏青,牡丹花开的时节去植物园赏花,在植物园里记录植物的种类,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依着不同的季节,观察不同植物的开花结果情况,体会大自然的无私、神奇和美丽.....总之凡是大自然中孩子们的的所见、所闻、所历所想都要求不拘形式地写出来。
2.课堂“玩”起来,习作乐起来。作文起步阶段的孩子往往对课本安排的习作兴趣不大,不妨在课上开几节“动手实践”课,激发习作兴趣。以“玩玩说说”为契机,倒可以把孩子引到习作的乐园中来。如:制作水果沙拉、放风筝、制作叶子画、蒙眼画画、钉扣子、做实验等,孩子们在体验中放飞了思维,这样的作文一定会内容充实,情感真挚,形式活泼。
3.捕捉课外活动提供的直接素材。我们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的习作教学拓宽了空间。拔河比赛、班级跳绳比赛、踢毽比赛、广播体操比赛、班级每月进行的综合表彰、各种形式的演出等,都可以成为同学习作的素材。
4.写观察日记、心情日记等。备忘是日记的起点,对于作文训练来说,日记就是经常写,除了作文,日记能帮助人的成长,也是因为它的积累,写日记超过一定的时间长度,就会成为思维习惯。每一次家访,每一次班内组织的活动也可以让孩子不拘形式地写下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处处皆素材。
三、抓住课堂,“说”领风骚。
课堂上孩子们外出观察自然很快乐,玩游戏兴致也极高,参与课外活动也很卖力,但为什么作文却写不出东西来呢?
我认为首先要打开孩子们语言流淌的缺口,引导 “说”习作。刚开始在组织孩子们课堂上活动时,听到的只是杂音,喧闹声,而没有有序发言、交流的声音,这并非是作文课的失败,一方面可能是孩子们对活动课的游戏规则不清楚,另一方面是还没有打开孩子们语言流淌的缺口。当孩子们卡住时,教师应该有丰富的语言储备,有意识地抛出一些语句给孩子帮助孩子表达,而不是站在那儿等待学生、依赖学生,给他打开一个缺口,他的语言便可以激发出来。
其次要降低说的难度,按步骤去说。常常有这种现象,热火朝天的活动做完了,孩子们也尽情体验了,待到要交流时偌大的教室却鸦雀无声。问题就出在游戏过程中没有根据训练要求,在重点观察、表达的地方及时中断游戏,做定格处理,让学生边看边议边说。略读孩子心理规律的老师一定知道:孩子思维以形象为主,游戏全玩好了才让学生说说刚才是怎么玩的,孩子眼前没有具体感性的活动场面,他要从脑子中提取刚才的记忆,会增加说话的难度。我在教学做水果沙拉时是按说说小组内带的水果、去皮、拼盘调和、品尝几步进行的。久而久之,习作课也可以玩得尽兴,说得有序,写有章法。
四、保护自信,以“改”促写。
传统的习作批改存在费时长、反馈慢、效果差的特点,学生对此并不感冒。个人认为习作批改可以多方参与的,比如写完后先自己读读、改改,再读给家长听一听,家长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在小组内读一读,相互说说优点,提提意见,最后交上来请老师帮助修改一下,这样一篇习作基本能符合要求甚至写出特色。如此反复,批改自然地成为上次习作的鼓励和下次习作的期盼。教师的批改要注重以下几点:
1.习作批改要抓住重点,指点明白。除基本的习作要求,如:书写正确美观,标点使用恰当,语句通顺,意思连贯外,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抓住精彩感人的细节描写,特色描写等。针对性强的批语,虽然言简意赅,但只要指点明白,学生易于领会和吸收。
2.关注孩子的习作态度,保护习作信心。学生兴致勃勃写成的习作,如果被老师到处涂鸦,一片红色,评价的一无事处,孩子常常不是体会到教师的苦心,心生感激之情萌生动力,而他的自信心是受不了的。在这一方面叶老给了我们启示:据叶圣善先生介绍,叶老从不给孩子教授作文入门、写作方法之类的东西。他仅要求其子女每天要读些书。除此之外,叶老还要求其子女每天要写一点东西。纳凉时,叶老端坐在庭院的藤椅上,让孩子把当天写的东西朗读给他听。叶老倾听着孩子朗读,从不轻易说“写得好”与“写得不好”之类的话,比较多的是“我懂了”和“我不懂”。如若叶老说:“这是什么意思呀?我不懂。”其子女就得调遣词语或重新组织句子,尽力让父亲听得明白。直至叶老说“噢,原来是这么一回事,我懂了”时再继续读下去。叶老就是这样简简单单朴朴实实地进行评价和批改。
3.加快批改反馈的速度。周记、小作文,一般在一两天内就迅速反馈,课内作文一周内批改及时讲评反馈。略批、面批都是提高批改效率的关键。
4.搭建佳作展示平台。让学生的习作拥有更多的读者,甚至让其在班级中有自己的粉丝,学生的习作热情会被大大激发。我们可以在教室的软木后黑板上展示孩子们的作品,在大家的赏读——评说——再修改中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丰富多彩的习作方式不断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恰当的指导、合理的评价引导学生用心触摸文字、品味文字,最是妙不可言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