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反思 我为什么不赞成对教师的“精细化管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学校管理反思 我为什么不赞成对教师的“精细化管理”

ID:524176

大小:11.29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和许多学校的老师聊天,发现各个学校的管理大多雷同,一如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面孔,没有多少自己的特点,都是同质化发育,这与管理部门对教育的评价和要求以及社会家庭对教育教学的需求如出一辙。 现在许多学校对教师越来越强调“精细化管理”,有些叫“痕迹管理”,就是对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要纳入管理范畴,各种事情都要让管理者看到,希望构建一个自上而下的精致的管理体系。 “精细化管理”耗费了太多有效时间 许多学校的摄像头也越来越多,便于管理者的监控,代之而起的是“摄像头思维”的高度发育——层层把关,处处设防,无缝管理,不留死角。    比如上下班打卡,现在技术提升了,采用指纹或面孔识别技术。至于每一个教师的不同情况和不同需要,是不是考虑了。还有,许多学校的坐班条件是不是足够好,几十个人同处一室,难免相互影响,导致备课改作业或读书思考的效率低下。 而且,打卡是逼老师按时下班,否则就按早退处理,要求写出书面说明,领导批字。其实许多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到了下班时间,当天的工作还没做完,或者第二天的课还没有备好,只好回家加班。这样无形之中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实许多有效时间被人为耗费掉了。 现在看到许多老师在下午下班打卡后又回办公室加班,每每看到这些,我在为这些老师的敬业精神感动的同时,又为这种僵硬粗暴的管理制度难过甚至愤怒。 管理应为人服务,而且是为多数人 本来,管理是为人服务的,结果,这样的管理有点“谋害”的感觉,这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维暴露出管理思维的简陋粗糙,它可能对管理者有利,不见得对教师和教学有利。因为任何管理都是“双刃剑”,在对一方有利的同时,可能会伤害另一方。需要反思的是,一种管理制度对少数人有利还是对多数人有利?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如果只对少数人或个别人有利,却会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它就是失败的制度或坏的制度。一如白岩松所说,一个单位如果开始打卡,它的质量下滑毫无疑义。 比如出校门请假,要领导签字,这不是把老师当成幼儿园小朋友?教师的尊严在哪里?这种设计本身就是幼儿园阿姨的思维,把大人当小孩管。 比如每学期的几次教案检查,作业检查,开学初的学期工作计划检查,学期末的工作总结检查,成绩册检查,年度述职报告检查。其实,要应付这些检查也很容易,造假术在中国各个地方早已经是一种产业,从幼儿园到大学,应付检查其实早已经制度化、常规化了,问题是,如果逼迫教师成天应对这些制度化的检查,教师内心对教育的热情和良心的内审如何达成?因为一个优秀的教师经常会在良心法则和现实法则之间做出抉择,会有一种逃离的感觉,但良心法则其实很容易让步,那是现实逼迫的结果。 在教育上,必须假定“人性善” 为何体制内的优秀教师越来越少?管理制度需要好好反思。 比如集体备课要登记备课内容,人人签字,有些学校甚至要求必须备够一个小时,备课室里面有摄像头监控。这种集体化“一刀切”思维本身就是一种“未成年思维”。 教育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一个不同的学生,教师本身也是一个一个迥异的个体,况且各班的具体情况也不一样,你用统一化的学案或方式方法行得通吗?任何教师之间都是无法复制的,一个人的成功可能是另一个人的地狱。集体备课的最大好处是可以鼓励教师之间在业务上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但强硬的统一要求就很可笑。更可笑的是,教师竟然会执行这些行政化的统一要求,放弃了自己的理性。 比如期中有作业检查和第二次教案检查,家访和学生谈心也要拍照留下“痕迹”。艾玛呀,按这个逻辑,教师上厕所、上床有人都想监控。大致只有相信“人性恶”而无权力边界的法家之徒才会想出这样的馊主意吧。其实,人性不全善也不全恶,人性如水,关键是外界环境。好制度抑恶扬善,坏制度抑善扬恶。但在教育上,必须假定“人性善”,不然,国家只设法庭和监狱就行了,要学校干什么? 比如提倡教师读书,但必须写多少万字的读书笔记。读书是一种个人化私密化的东西,读书写作其实都是教师的本分,提倡没错,但强硬的要求就容易引发读书的紧张感,导致读书似乎不是为了自身的成长,而是为了外界的检查,使教师的读书不是真实的阅读,而是虚假的应付。 比如大考完后的详细多元的成绩分析,优秀率、平均分、及格率……其实,“分析”得再细致也分析不出教师每天是怎么过的,读过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做过多少学生工作,写过什么教育反思,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仅仅看到一个分数会掩盖许多问题。 比如有些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提倡“学生苦读、教师苦教、领导苦抓、家长苦育”的“四苦精神”,这种吃苦耐劳的傻干精神实在有把教育乐园变成吃苦集中营的味道。诚如吴非老师讲的,一所学校的不幸在于,一帮愚蠢的教师在兢兢业业。而这种愚蠢如果是管理压制出来的,那就是制度性愚蠢。 还有许许多多的“精细化管理”措施,恕不一一列举分析。 说这些,并不是要完全否定“检查”或“管理”,而是希望管理者思考几个问题:教育是不是需要良心?教师有没有尊严?制度的设计是不是经过了每一个教师的同意?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教师,当初你为什么要用他们?放眼自然,看看那些参天大树,它们是修剪大的,还是自由长大的? 切莫让教师从学生身上修补和寻找丧失的尊严 当然,人,是有惰性的,也不见得每个教师都会那么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你可以说,良心不值钱,良心靠不住,所以需要约束机制。这已经不是儒家的“人性善”观点,而是法家的“人性恶”的那一套,不相信任何人,所以才需要高举皮鞭。但教育是培养人的,只有人才能培养人。爱,可以复制传递,恨,其实也是可以复制传递的。 常识告诉我们,人都是有自由意志的,对自由意志的限制其实是对生命的限制,容易导致一个可以负责任的生命放弃自己的责任而屈从于外界的压制。 其实,再好的制度也是有缺陷的,何况没有经过被管理者同意的单方面的“王法”,一定管不住一个人的内心,因为真正的生命在里面,不是外面的那个皮囊,你限制了人家的肉体,里面的自由精神你是限制不住的。 说穿了,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也是一个文化空间、心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过得好不好,教师们最有发言权。如果教师的尊严被剥夺,按照“狗理论”的传递原理,教师容易从学生身上修补和寻找丧失的尊严,这就容易让教育生活变得很不美好,导致生存的紧张和内心的焦虑。 给教师自由空间,也是给学生成长空间 精细化管理可以对应物,而不可对应于人,因为人的情况太复杂了,人的非制度化抵抗也有相当大的能量,最终会伤害共同体的事业。 事实上,给教师自由空间,也是给学生成长空间。生命成长不是“计划”出来的,学校的和谐也不是“精细管理”出来的。它需要一种生命的觉醒,一种文化的觉醒。 人,不是一堆肉,而是一个精神自由体。精神有三个层次:情感、理性、良知。显然,精细化管理既没有情感,也非理性,更不承认人的良知。是把人不当人的一种冷冰冰的管理。这种管理就是非人性的机器统治,而不是教育管理。 从哲学上讲,对人的管理越是精细化,对应的世界往往越是混乱,整齐划一只是表面的假象。就像专制社会,表面很和谐很平静很团结,其实骨子里脆弱不堪,死水一潭,社会的内在矛盾很尖锐,而民主自由的社会表面上不断有人上街,好像很乱,其实内在很稳定。动态稳定和死水一潭的静态稳定不在一个层面上。这是一个悖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如玩集体主义的共同体却走向了自私自利的泥淖,而讲个人主义的社会却是走向了集体主义的和谐团结、能够保护个人权利、限制权力肆虐一样。宇宙充满了悖论,而人往往难以觉知。老子发现了这种悖论,但被后儒们毁了,奉行法家理论的强人们更是越来越自负颟顸,自以为义,远离大道,于是闹出很多的悲剧。 管理者一般都很聪明,但聪明不等于智慧。智慧是内在的觉醒,是自我的清明。一些人自以为聪明,而上帝让这些聪明人中了自己的诡计,落入自设的圈套。他们想限制别人,结果限制了自己。其实世间的力都是相互的,万事都互相效力,何况人与人之间。 世界的本质是混沌的,真实的世界往往存在于不确定之中,处于变化之中,测不准原理对世间的管理应该有所启示,你要对人进行“量化”和“细化”,不小心就会落入科学主义、技术主义的网罗。 比精细化管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 其实,比精细化管理更重要的是学校的文化。文化是人的行为,是自然形成的东西,往往体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服务的细心程度,工作的敬业程度。精细化管理的要义在于精细化的服务,把对学生和老师的服务做到家。 好的文化是人的一种道德自觉,不是强制和管理出来的。过分强调管理是把学校的每一个人都当成了未成年人。而教育源于自由,道德更是人的自由选择,不是打压管理的结果,表面的“从”不等于内在的“服”,假装服从其实很容易。 当权者运用权力太顺手的时候,容易忽视自由的价值,只强调“计划秩序”,忘了共同体的“自发秩序”和“衍生秩序”带来的美好价值恰恰不是“计划秩序”可以成全的。 所以,如何在“管理”和“自由”之间达成和解,形成一种美好和谐的校园文化,让每个教师不那么紧张焦虑,又不那么放任自流,应该是学校面对的文化挑战和管理挑战。 我所期望的是,管理和人性之间能够实现良性互动,而不是恶性循环,导致“你压制我,我忽悠你”的糟糕局面。在这个层面上讲,我是不赞成“精细化管理”的。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