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先生给教育起了两个别名:“影响”和“激励”。在从教20余年的经历中,我对教育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一、温和
“天下莫柔弱如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教育也应水般柔和。如果我们的声音柔和了,就更容易穿透辽远的空间;如果我们的目光柔和了,就能轻灵地卷起心扉的窗纱;如果我们的面庞柔和了,就能传达温暖的诚意。”
一个女学生中午喜欢到我家蹭饭吃。她说喜欢喝紫菜蛋花汤,我就让妈妈做给她喝。
我们两个坐在门廊下,喝着汤,聊着天。喝完了妈妈就把碗接过去,再给我们盛一碗。小姑娘开心极了。
她父母就在街上卖布,年关忙得顾不上管她吃饭。小姑娘由此埋怨父母不疼她,她到我家来,就是享受浓浓的母爱,享受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
我静静地听她讲她的姐姐学习绘画、她的父母艰难创业的故事。
她说,她家的一个被单布的图案就是姐姐设计的。图案上的小圆点是她的姐姐用牙刷蘸了红漆,再用手忽地一捋喷上的。
她甚至讲起她父母的恋爱。我不阻止,听她讲得一套一套地。她带着钢圈的牙会在大笑时露出来。
后来她妈妈忙过那一阵子,又能给她做饭时,她就又回家吃饭了。
二、事实
有一天,小张慌慌张张地跑来告状“老师,小王桌子前方的钢条把我的鸭绒袄剐了一个大口子。”
我一听,赶紧到班上“审案。”桌子前方的钢条,下侧被掰弯了,向前探伸出来。我发觉那个钢条的顶端是钝的。
两个学生僵持不下,我来到钢条前方的座位上,缓缓坐下,我的羽绒服上没有出现一丝痕迹。
我又站起来猛地坐下,羽绒服上出现了一道白印,并没有大口子。
小张看了之后不做声了,这件事就此打住。
三、共情
叛逆期的孩子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有一天下晚自习的时候,一个女生迷迷糊糊地来找我。她说自己吃了安眠药。我赶紧带着她去洗胃。
事情发生在学校里,我就打电话报告了两位主管校长。校长赶到后问“老师批评你了吗?”她摇摇头。“那你为什么要吃安眠药呢?”“我爸爸妈妈闹离婚了。”
我看到一根长长的管子从她的喉咙插了下去。机器操作的时候,她的脸被痛苦的扭向一边,有液体从嘴中流出,又从导管里流向床边的垃圾桶里。
两位校长和我守了她一夜。我们没有批评她,一个受伤的孩子,在少年时代承受了成年人的痛苦。
她静养住院了两天,我只告诉班里的学生,她胃不舒服,住院了。我把班里学生分成两拨到医院探望她。孩子们为她补课,讲班里的新鲜事。她出院后,我就没在班里重提过这件事情。
四、慢下来
和我邻座的班主任陈老师很有意思,如果学生捣乱纪律,他把学生叫到办公室后,不是批评学生,而是把本节课的内容给学生再挑重点讲一遍,然后再给他出几道题做做。学生会做后,就可以回班了。
学生听不懂才会找其他事情做,慢下来,单独给他开开小灶,听懂了就不捣乱了。
老师在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真正的教育是无声的。
遇到问题学生,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人生的成长。
与孩子一起度过的每一个时刻,共同成长的每个阶段都蕴藏着许多让人感到幸福的元素,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