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价目的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通过对道德与法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行为转变的情况做出确认,以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和行为的形成。二、评价目标: 1.让学生认识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性2.学会正确评判事物,培养良好的是非观; 3.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检查学生遇到问题会想办法,懂得用科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热爱家乡,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5、普及安全知识,懂得珍惜生命,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健康、幸福、快乐的生活。 二、评价原则 1、评价多样化 要运用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多样化的方式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价。2、评价全程化 评价时要把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对于这门课程要更加注重过程评价。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三、评价内容 本课程主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其具体内容分为三大类: 1、课前准备。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到位情况、纪律状况及带书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反馈。2、课堂表现。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包括遵守课堂教学常规、积极举手发言、主动参与活动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3、学习结果。教师对学生课内、课外各种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发展状况,并及时将学习效果反馈给学生。其中包含教师的评价。(按照A、B、C、三个等次进行评价。A优秀,B良好,C合格。)四、评价方式 采用开放式的评价方法,课内行为和课外表现相结合。1、师评 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的点点滴滴,对学生课堂表现作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在每节课将要结束时,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并给出教师的建议和指导。期末,将记载情况反馈给学生,并召开一次期末总结会,让学生们各抒已见,促使教师的评价进一步完善。2、自评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自己评价自己。学生对评价会从“盲目”逐渐转为自觉。3、互评 以课堂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指导学生对组内成员平时的学习情况和组内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自评、互评优缺点,提出努力目标。此外,各小组间互相评价和交流,促进全班共同提高。小组互评每月进行一次。 4、家长评 孩子从家长方面取得评价,并反馈给教师,作为成绩评价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5、期末检测: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合格。附: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生期末定性评价表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小伙伴互评
家长评价
教师评价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上课表现
上课带书情况
主动发言,提出问题
课堂纪律
合作交流
积极主动搜集、整理资料
认真倾听同学的观点和意见
与同学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成果展示
图片展示作业效果
作业操作完成度
最终评价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提高(选择选项打勾)
注:1.本评价表为定性评价部分。
2.定性评价部分总分为30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平时表现占70%,期末考查占30%。
教师根据以上所填内容,结合日常学生积累的资料及多种日常评价结果最终对学生进行的整体评价,综合评价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待提高”四个等级进行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