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课的特点。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乱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开始上课,我复习了前两课的大概内容,前两课讲的是:让人们爱护鸟类,爱护大自然。究竟破环环境会给人类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乱砍乱伐的文章。在导入课文之后,我出示小村庄的课件并让学生观察,然后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我看到了村前有条小河,小河的水很清很清。”“我看到了一棵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形成浓浓的绿荫。”“我看到了村庄后面是连绵起伏的山。”接着我让孩子们打开课文,齐读文章的第一段,第一段就是图画的真实写照。然后把刚才孩子们说的内容连起来说成一段话,并用上平时积累的好词让这段话变得优美生动。这样在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让小朋友们感受到了村庄的美丽。“这么美丽的村庄最后怎么样了”?同学们齐声回答“什么也没有了”“为什么呢”?原因是什么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初读课文。然后我直接出示生字、新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样的安排给予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的学习不再从零开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然后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由于三年级的学生概括能力比较弱,因此在这一环节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概括,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然后再出示填空式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能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最后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学到这,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啥?学生们在自主感悟与交流后,情感会自然喷发而出——“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