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八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在1980年他第二次去德国后写的一篇精美隽永的文章。他对德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把德国称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作者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然后回忆了自己在1935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接着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德国人家家户户都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台上,走在街上看到窗台都开满五彩缤纷的花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境界“颇耐人寻味”;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地重游的感受。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让人既开眼界,又颇受教育。近一个月来组内天天 “看花”,天天“叹花”,天天“议花”,随着最后一个老师讲完,这项活动落下帷幕,再看组内最后一节课讲完后教研时的照片,看到大家各个放松的笑,看来大家都有不少的收货。 关于这次听课,我有一些感受,现在总结如下: 一、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架起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1、通过朗读感悟和图片的渲染,感受德国奇丽的风情。 2、通过自由朗读,默读课文,抓重点句;小组合作,朗读感悟;熟读成诵,能背诵课文的第三个自然段。 3、通过音乐渲染,学生写话,体会季羡林老先生的人格魅力。 二、灵活创新地实施教学策略,力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教学的实效性。 1、对关键词语的处理可谓别具一格、独具匠心,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如:在对“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理解,学生说说还有哪些与花有关的词语,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再引导想象、借助画面体会朗读,多次渲染的方法。这种由“形”到“意”再到“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语言文字的感知、领悟和积累,使词语教学鲜活起来。在“山阴道”时,让学生读介绍,说感受,再读。 2、通过反复诵读,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熟读成诵,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背诵优美的词句,凸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3、紧扣文中的主题,反复吟诵,升华主题,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更加和谐地统一。 这次活动,让我在欣赏别人精彩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课前认真解读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流程;课后认真反思,坚持写好教学后记;多看书学习,多做笔记,多与组内老师交流,多像大家请教,不断提高自己教学业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