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阅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2.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重点】
读诗歌,一边读一边想,和同学交流对秋天美好的体会。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形成,续写诗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
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
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
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了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可以多读几遍。(课件出示2)
抖(dǒu) 蟋(xī) 蟀(shuài) 振(zhèn) 韵(yùn) 掠(lüè) 吟(yín) 辽(liáo) 阔(kuò)
(1)读准字音
自由读,指名读。
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蟀 振”,前鼻音“韵 吟”,边音“辽 掠”。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抖 蟋 蟀 振 韵 吟 辽 阔”
形近字比较:惊—掠
3.整体感知课文。
(课件出示3)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
(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4.指名让学生朗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营造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
三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一至第四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 指名让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些。
3. 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 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 “唰唰”,是黄叶道别的话音。(课件出示4:相
关图片)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_________”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 蟋蟀振动翅膀,“㘗㘗”,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课件出示5:相关图片)
蟋蟀在唱着“_________”。朗读指导。
(3)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_________”。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6:相关图片)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_________”的声音,
(课件出示7:相关图片)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
(5)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3节。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朗读第四至第六节。(课件出示8)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它们的声音吧。
仿照课文第一、二节或第三节的样子,也来作一节诗,好吗?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的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内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叶子 一( )小花 一( )汗水
一( )谷粒 一( )秋风 一( )大树
2.选词填空。
寂静 安静
(1)自习课上,教室里非常( )。
(2)深夜,田野里一片( )。
希望 期望
(3)小红军看到了未来,看到了( )。
(4)我一定不辜负老师的殷切( )。
3.想想看,你在秋天还能听到哪些声音呢?
参考答案:
1. 一(片)叶子 一(朵)小花 一(滴)汗水 一(颗)谷粒 一(阵)秋风 一(棵)大树
2.(1)安静(2)寂静(3)希望(4)期望
3.我还能听到“哗哗哗”的声音,这是秋雨在快活地笑着跳着。我还能听到“嘿呦嘿呦”的声音,这是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我还能听到“呱呱呱呱”的声音,这是青蛙在加紧挖洞建造房屋。
【板书设计】
黄叶 道别
可感的 蟋蟀 告别 声音美妙
大雁 叮咛
7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 歌吟
叶子
无声的 小花 秋天美好
汗水
谷粒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以优美的语言导入课文,再播放有关秋天的声音的乐曲,配乐朗读全诗。教师读的同时鼓励学生仔细倾听,边听边想象,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在学生配乐朗读、背诵全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仿写课文,创作小诗。这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可以自编小诗,或者读些有关秋天的小诗,引导学生想象有哪些秋的声音,秋天的声音像什么,并仿照课文中的句式说说。
不足之处: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1.蟋蟀:在北美洲,已记载的蟋蟀有成百上千种。昆虫学家对有多少种蟋蟀还有争议。一般而言,蟋蟀大约一英寸长,有强壮的后腿和长的触角。他们有翅膀,但是很少飞行。他们是优秀的跳远能手,使用腿是逃离捕食者的本能反应。夏秋之末,一个雌蟋蟀能在土壤中下300个左右的卵。有些卵越冬后能成功地变成蛹或者成虫。有些卵则要到春天才孵化。一岁的蟋蟀是珍品。蟋蟀什么东西都吃。他们吃植物、死的昆虫、种籽、皮革、纸张和旧布(特别是被食物或者汗水浸渍的衣服)。他们特别喜爱羊毛和丝绸。在古代中国和日本,蟋蟀因为其美妙的旋律而被视为宠物。蟋蟀被誉为会唱歌的昆虫。人们把蟋蟀放在卧室中,这样在晚上就能听到小夜曲。有钱人把它放在金笼子里,不富裕的人就用树木和竹子做的笼子代替。
2.树木为什么会在秋天落叶?
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花谢了,草枯了,树叶也纷纷扬扬地从树上飘落下来,为什么树木会在秋天落叶呢?
原来,秋天到了,气温明显下降,雨水也很少,树木的根吸收水分的能力也降低了,光合作用的效率更是大大降低了。树木只有落下许多树叶,才能保留水分、养料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树木在秋天落叶的另一个原因是叶子里的一些细胞形状变圆,互相分开了,使叶子和树枝相连的力量慢慢地减弱了。最后,秋风一吹,树叶就落了下来。
3.为什么秋天的天空一片晴朗?
原来,秋天的空气较冷,水分不容易被蒸发。秋天还常刮大风,风一来,空中的尘埃全被吹散了。因此,秋天的天空很晴朗。
【其他资料】
1.秋天的绿叶为什么会变色?
所有的树叶中都含有绿色的叶绿素,树木利用叶绿素捕获光能并且在叶子中其他物质的帮助下把光能以糖等化学物质的形式存储起来。除叶绿素外,很多树叶中还含有黄色、橙色以及红色等其他一些色素。虽然这些色素不能像叶绿素一样进行光合作用,但是其中有一些能够把捕获的光能传递给叶绿素。在春天和夏天,叶绿素在叶子中的含量比其他色素要丰富得多,所以叶子呈现出叶绿素的绿色,而看不出其他色素的颜色。
当秋天到来时,白天缩短而夜晚延长,这时树木开始落叶。在落叶之前,树木不再像春天和夏天那样制造大量的叶绿素,并且已有的色素,比如叶绿素,也会逐渐分解。这样,随着叶绿素含量的逐渐减少,其他色素的颜色就会在叶面上渐渐显现出来,于是树叶就呈现出黄、红等颜色。
2.为什么果熟落地?
原来果实的果柄与果树的枝条之间由一些纤维连着,当果实成熟后,这些纤维就衰老了,获取的营养不够用,就在果柄根部形成一个离层,再也不能把果实与果树枝联系在一起,果实就从树上掉下来。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我会用查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1.叮咛:
2.歌韵:
3.歌吟:
4.道别:
二、我会积累文中的量词。
一排排( ) 一片( ) 一朵( )
一阵阵( ) 一滴( ) 一颗( )
三、我知道这些词的近义词。
道别—( ) 掠过—( ) 辽阔—( )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课文整体梳理:我能读懂诗歌意思。
1.作者抓住了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 ,用诗的语言,赞美了 。
2.诗歌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声音,一种是能听到的声音,如 、 、
、 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如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这种声音藏匿于秋天的万物中。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拓展思维,仿写诗歌。
1.想想我们身边的事物和景象,它们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他们好像在说些什么呢?赶快与同学交流一下。
2.我会按照这篇诗歌的形式写几段诗歌。
听听,
秋的声音,
,
“ ”,
。
参考答案
一、1.叮咛:再三嘱咐。
2.歌韵:歌曲的音节旋律,歌曲的韵味。
3.歌吟:歌唱吟咏。
4.道别:分别时与人打招呼。
二、一排排(大雁) 一片(叶子 ) 一朵(小花)
一阵阵(秋风) 一滴(汗水) 一颗(种子 )
三、告别 拂过 广阔
四、1.声音 秋天
2.落叶 昆虫 大雁 唱歌
五、听听,
秋的声音,
苹果从树上落下,
“咚咚”,
是对大树妈妈说感谢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