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的反思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课,要求学生会通过观察几何图形了解两个三角形如果已知两角一夹边或者两角一对边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并能通过正确的,实验操作探索出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具体说了解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一定要3条边和3个角都相等,除了已知两边一夹角可以判定外(上一节课的内容),我还有其他判定全等的方法吗,可能一边或一角相等就足够(这个判断不一定要正确,但要有这种想法,探索命题的真假才有可能)。通过实验操作(叠合法),正确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会将两个三角形相等的边和角对应重叠在一起,看是否重合。正确掌握已知两个三角形哪些元素对应相等后就能判定全等(这节课的重点是角边角和角角边两种分别对应相等),熟知这两条判定,并能运用其解决相应的证明。 基于数学课程目标要求,我认为这个教学设计基本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增强了学生的观察、猜想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设计的反思1、课堂的引入,首先复习判定1(S.A.S), 引入小明不小心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已知两角一夹边的玻璃碎片)打破了,如图,他想到商店配一块一样的玻璃,请问商店的师傅能帮小明配到一块一样的玻璃吗?引导学生去猜想已知两个三角形两角一夹边对应相等,能否证明全等。这个引入引起了学生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2、对实验操作的把握。对许多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自行去完成有困难,1、想到去用叠合法操作证明。2、构造两个三角形并且这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一夹边对应相等再去进行叠合十分地费时间,引入我们的重点就十分地拖沓。3、学生构造出的三角形可能比较局面性和误差,我画出的这两对全等了,其他三角形符合这些条件也能全等吗?为了正确地解决难点策略,就要找到造成难点的原因,学生之所以分类有困难是因为他们不知到从什么地方下手,以及做到完全正确。我将这个问题用几何画板正确简明的解决:(1)通过几何画板构造出一对角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这样构造的三角形数据准确不会出现误差,在几何画板上进行叠合,发现重合,证明出角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节约很多时间且数据准确)。(2)通过几何画板,可以变化两个三角形的角度,不同三角形只要满足角边角对应相等,他们都能通过叠合后重合。小组讨论总结出判定2,可以说,通过这样设计的学习,达到了两个目标:(1)渗透数学的思想(叠合法);(2)实验演示的准确性,完成教学重点引入。3、例题的选择。例题1和例题2的第一问都是偏向于基础,主要的目的是对判定2/3的掌握情况以及格式的书写,第二问偏向于思考,添加了其他条件,引导学生如何正确的把已知条件转化成我需要的证明条件。练习1和2作为巩固练习,让学生深刻了解判定2/3,以及如何完整准确完成一道证明题的过程。 本课为了达到内容的完整性和思路的连续性,加入了实验操作,并且包含了两个判定的学习,放在一节课上,使人觉得容量比较大。实验操作的课堂反应效果不理想,造成这种原因主要在于这部分内容主要都是我在叙述和操作,学生参与的少,主要在听我说,弄不好整节课在一些学生眼里就好像老师在说书。虽然保证的数学的严密和准确,但学生吸收成效就少了。因此,我将本课学习分为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的实验操作,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己用几何画板亲身操作一下,感受一下不同的三角形满足角边角和角角边对应相等叠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