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

ID:529716

大小:8.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12-23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是一只小虫子》教学反思《我是一只小虫子》是一篇自述性散文,从小虫子的视角描述了小虫子生活中的苦与乐,表达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先写伙伴们当小虫子的感受“一点儿都不好”,再写觉得不好的理由。第二部分主要写“我”当一只虫子的感受——“还真不错”。最后以“我喜欢当一只小虫子”总结全文,照应开头。课文结构清晰,以设问开头,然后用先抑后扬的手法描述了当一只小虫子的“不好”与“真不错”。这两部分都是先概括地说再具体地说,段落之间联系紧密。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从小虫子的视角观察世界,感受生活,想象丰富而独特。通篇运用拟人化的描写,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恼,一起快乐,语言幽默、俏皮,富有童趣。因为喜欢这篇饶有趣味的课文,所以在我班教学开放日这天的语文公开课上,我执教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试教之后,我觉得自己这堂课有以下成功之处:一、教学目标明确,充分体现了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作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师参考书上建议的内容只有一个“朗读课文,就能感兴趣的部分和同学交流。”这显然是不够的。联系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语文要素),我觉得这篇课文既然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就更应该注意落实这个教学重点,以切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几经思考,我就增加了两个教学目标:“模仿老师的板书,学习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借助思维导图,运用学到的词语把想象的内容写出来”。为达成这两个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这个教学环节——“拓展延伸,模仿课文说话”。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还有那些好的地方?”然后四人小组每人写一个好的方面、一个不好的方面,再由组长组织大家把意见整合起来,制作成思维导图。最后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由组长在全班进行汇报。事实证明,这个环节很有必要。在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四人小组,井然有序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制作出了各组的思维导图。由于时间关系,组长没有来得及在全班进行汇报,我就布置全班孩子回家后,根据本组的思维导图,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篇《当小虫子的苦与乐》。后来孩子们交上了自己的小写话,内容大多富有童趣,表达也生动活泼,很好地达成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二、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设计恰当,教学深入浅出,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我这堂课主要由“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精读课文,理解文意”、“开展讨论,明白道理”、“拓展想象,模仿写话”几个主要环节构成。具体来说,我先以设问句质疑:“当一只小虫子好不好?‘我’的小伙伴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呢?”再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两个关键句子“当一只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当一只小虫子还真不错。”并让学生从文中去找一找以上两种说法各自的理由。在学生的交流中,我相机板书出关键词句,在黑板上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这既是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又是给接下来学生学做思维导图做铺垫。当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了课文之后,我再让他们展开想象:“除了课文中讲到的内容,你觉得当一只小虫子还有哪些不好的地方?还有哪些好的地方?请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词句在绿色纸条上写一个不好的方面,在红色纸条上写一个好的方面。”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难点内容,因为有了学习课文的基础,加上课前看了电影《虫虫危机》,所以学生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十分丰富,写出了很多有趣的内容。然后四人小组合作,将小纸条贴在老师事先发的一张纸上,轻松地完成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随后,由小组长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把大家的想法汇报给全班同学听。尽管汇报任务较难一点,然而小组长是小组内能力最强的孩子,所以他们完成起来也不算费力。总之,我觉得自己这堂课教学环节设计比较合理,很好地突破了难点。三、情境创设比较成功,让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使学生阅读、理解文章更加轻松。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觉得最好采用情景教学法。所以一上课,我就问:“孩子们,如果你会魔法,你想变成什么呢?”……“这节课,我就是你们的大虫子老师,你们就是小虫子学生咯!”学生们一听,立刻开心地笑了,课堂气氛顿时活泼起来。这时,我话锋一转:“可是,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好不好呢?让我们一起去听一听课文中这只小虫子的心声吧!”这样一说,又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了。在学生读完课文之后,我追问:“当一只小虫子到底好不好呢?‘我’的伙伴们是怎么说的?‘我’又是怎么想的呢?”我提出这个问题,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结构。随后整堂课的学习中,我都用“小虫子们,你们的生活哪里让你觉得一点儿都不好?”“小虫子们,你们的生活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还真不错呢?”这两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学习。学生们分享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时,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一只真正的小虫子。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小虫子的世界,和小虫子一起苦恼,一起快乐。因为学生们和作者产生了共鸣,所以他们很轻松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朗读起课文来充满了感情。这堂课的情景创设得十分成功,课后连一位听课的家长都说:“老师,听了这堂课,我都想变成一只虫子了!小虫子的生活简直太有意思了!”当然,这堂课也有一个不足之处,那就是没有完全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时间安排可以更加优化。因为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设计教案时,我创设了各种情景,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过让我没想到的是,在课堂上,我只是略一引导,学生们就已经读得很有感情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完全应该大胆舍去一些教案中预设的内容,节省出一些时间。那么,在引导学生完成 “拓展想象,模仿写话”这个环节的学习时,时间就会更充分,小组长们就有时间上台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了。然而,在课堂上,因为有些舍不得砍掉自己精心设计的内容,所以我仍旧保留了几处朗读指导的内容。这样的结果是导致有些画蛇添足的感觉,而重点内容“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却没有时间完整地呈现出来。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一课一得,这是我每次写教学反思都会说的一句话。上了《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我的收获实在太多太多……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