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的认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来进行学习的。本课教材《认识面积》独立成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来教学,在学习本课知识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熟识的事例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从而为后续的面积单位的学习和面积计算的学习做好准备。下面简单说一说原袁老师的这节课: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袁老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平面图形入手,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涂一涂、比一比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面积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本节课上,袁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和体会,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首先结合学生自己找的身边的具体实例,通过比一比手掌面的大小、摸一摸书本面和书桌面的动作、找一找身边还有什么有面积等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的同时,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其次通过找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感受面积并认识到平面图形也有面积,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从而完整的认识面积的含义。接着通过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颜色,感受它们面积。在学生对面积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在探究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时,袁老师是这样处理的:数学书的正面和侧面,哪个面积较大?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观察法”。出示两个长相等、宽不相等、面积差不多的长方形,问:用观察法能看出来吗?你有什么办法?引出“重叠法”。出示两个长款都不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们讨论如何比较面积的大小?当学生们发现用前两种方法都不行的情况下,老师追问:那怎么办?激发学生兴趣。经过讨论,最后总结三种情况:1、剪一剪、拼一拼再比一比的方法。2、摆硬币的方法。3、铺格子的方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比较出了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以后,老师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把这样的机会放手给学生,非常值得学习。 最后通过“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的问题的争论,让学生初步感知用正方形摆或画正方形格子的方法比较的优点。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学生在回答得很精彩时,老师没有给与语言上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