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研修《做一个快乐的老师》学习心得:如何让学生铭记住您第三讲属于“老班观察”之第三和第四方面:看透不说透;发现新方法。杨老师风趣的讲述了“一支金笔、一个烧饼和一位英雄的故事”:小孩子因为相信了老师“金笔”之言,偷走了这支笔,杨老师利用一个烧饼要了回来,一直没有告诉第二个人。后来学生当兵立功,生病留言感谢杨老师的教育。这本是个我们教育生活中很平常的事情,我们也曾经用“看透不说透”的方法处理过类似偷窃案例,但为何给学生的震动远远低于杨老师呢?是我们的学生后来没有成才,还是成才后忘记感恩?可是,为什么杨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历经时间的检验仍然能记得当初杨老师的教育,而我们的学生一旦毕业几乎就杳无音信?我在想:怎么做一名让学生永生不会忘记的老师? 也许,从杨老师的紧接着的讲话中就能找到答案。“发现新方法”听起来简单极了,可是,碰到事实时困难死了。连杨老师这样的教育能手面对抄袭作业、不上进者等“疑难杂症”一时半会都束手无策,我们更是难搞死了。可杨老师没有弃置不管,而是积极想尽各种办法,她能够终于寻找到“一剂良药”而对症下药,并药到病除:一个看起来简单的每天说课,就能培养出一个学霸。这听起来我们仿佛也可以操作,但实际上我们难以效仿。杨老师应该每天中午在学校吃午餐的,可以挤出一部分时间进行这样的听课,而我们却没有这个条件,并且每天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的,怎么挤时间呢?这就是我们的理由吧?我仍然在想:即使我们有这样的条件,你能够坚持像杨老师那样每天听学生说一遍上课吗?恐怕太难了!所以,如果不去首先为学生奉献,奉献时间,精力,为学生绞尽脑汁,又怎么会得到学生的敬佩和赞赏?学生是懂的你的付出的,没有足够的付出,足够得足以让学生感动至极,比感动自己的父母还要至深,他怎么会忘记自己的老师?怎么会忘记老师的教诲?这样的老师,可以用“伟大”称呼了。 而当学生记住老师,不忘师恩,做老师的,怎能不快乐?即便当初为学生不知付出多大的辛苦,面对学生的几句报答,就像父母听到孩子的一句道谢,那个激动劲儿,除了快乐,仍然是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