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从众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改进举措
课堂上,针对教师的提问,只要有一个学生说出答案,不管对错,马上有学生毫不迟疑的重复答案,如果老师有意追问一句:“答案对吗?”又会有学生不假思索地说:“不对。”然后班级里的学生“跟风般”的大面积否定自己刚才的答案。老师对于这种盲目从众的表现行为很头疼,严重干扰了老师利用提问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目的。
个体在群体的影响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大多数人一致行为的课堂现象,正是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从众行为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明辨是非善恶的观念的培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导致课堂上从众现象的形成的原因,个人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学生个体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有助于他的学习。这是学生缺乏自信心和个人主见的原因导致的。
第二:学生个体为了避免他人的非议和排斥,避免被孤立,鹤立鸡群,而从众。这是学生迫于集体规范压力而导致的。
第三:也有学生个体可能迫于一时的情景,学生也会产生从众的行为。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老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
第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活学生的自信心。
教书教育中,应启发学生从不同的层面,不同角度挖掘问题,深入挖掘,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的看法,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答;对于学生不成熟的甚至错误的想法,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鼓励。
学生只有在不断获得肯定,支持,赞赏的过程中才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克服盲目的从众的心理。
第二: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引导健康的集体舆论。
在健康向上,自律友好的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一方面汲取同伴的经验智慧,扩展自己的优势,另一方面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克服不良言行,促使良好的个性得以和谐发展,也能极大地减少盲目从众的行为。
第三:搭建师生平等的对话平台。
教师要调整好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在教学中,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发表个人意见的时间和空间。把单纯的老师要求,学生服从转变为师生彼此尊重,相互理解,搭建平等,民主,关爱,信任的对话平台,培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这是避免学生从众行为的关键。
第四: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
学生盲目从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在学校活动中要加强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了解社会,增长经验,增强辨明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是克服学生从众心理和行为的根本。
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些都是从众的行为,其危害性不言而喻,因此学生的从众心理,从众行为要不得,要及早遏制并改掉学生的从众心理和从众行为。
文稿来源:安徽阜阳临泉白庙中学辛延坤老师口述 辛汉铎整理投稿。(这句话可能的话尽量随稿件发表)
注:该稿件欢迎主编对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和修改,欢迎主编配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