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三人行 我一直以来的小组合作的实践可以用“铿锵三人行”来形容。 一、 借力管 实现共赢从教28年以来,过手的每个班的孩子均是在70左右,压根儿就没少过。多年来的大班额管理也一直是班主任辅导员面对的大课题,想掌控好整个班级特别费神。多年的摸索,我发现了“诸侯各霸一方”的管理方法很有效,班主任可以借力省出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施落后生的辅导与补救,感觉非常奏效。最初我将三人行的小组合作用在了班级管理上。俗语有这么一种说法:人多四靠。人都有偷懒投机的心理,都有私心,都想少干点儿,谁也都有打盹儿的时候。所以,为了提高组内各个人员的积极性,我遵循了“三人行必 有我师焉”的理念,我将班里的人数分成若干个,每3人为一组,一人收发作业,一人负责卫生,一人负责日常课前准备等常规。三个人都是管理者,也都是被管理者。手有五指,各有其长,也各有所短。接班第一件事就是选对人。管理班级用人不当会耽误大事儿的。我一般是经过一个月的观察了解,尽力找到每个人的闪光之处。比如:谁的字书写的好就管理收发作业,谁的动手能力强就负责值日,谁的管理能力强,谁就管理一日常规。扬长避短,既可以促进组员互相学习进步,也可以有各人的目标。第二,实地考察,及时反馈。“磨刀不误砍柴工”,将日常规做好了,会省很多时间。每次上课前查上课的准备常规,我会表扬那些做的比较好的小组,及时鼓励赞扬。这么做既是敲山震虎,也是给那些做不到的孩子一个目标。哪个小组做的好,给与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小小的一块橡皮就可以影响到他们的积极上进的心。在表扬的同时,那些没有做到的也会有一些影响,即便是落后的孩子,日子久了,也会知道课前该怎么做了,从而老师再也不会应为准备不足影响上课的心情,四十分钟的有效也就有了保证。第三,树立每个组长在各自辖区的威信。要想好习惯持久,必须树立每个负责人在每个区域的“领袖”地位,只有这样,组长的话才能够有令必行。我比较重视书写,就拿作业这一项来说:每次我都会在评价作业的问题上多做些文章,细化到名单上的记录。哪个孩子的数字书写优秀,哪个孩子的竖式书写的漂亮,哪个同学的线段图画的规整等等,我都会注明,找对每个孩子该向谁学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做到心服口服。无论是三人行中的学习领袖,还是值日里的得力干将,他们都有了“用武之地”,在各自的天地里尽情地为班级服务,整天忙的不亦乐乎,哪怕班里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也慢慢会变得伶俐很多,那个别令人头痛的,渐渐地也没了“市场’,这么一来,良好的班风也就慢慢地形成了。一个班有了好的班风自然也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班主任管理起来也就省心多了,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铿锵三人行的实施,让我的班级管理节省下不少光阴,很多事情不用我亲自去做,喊助手就行。别看他们年级小,做起活儿来,不比大人们弱。就拿打扫清理卫生区的楼梯来说,我教会一个,一个教会俩,两个再影响四个,简直就是倍增啊!我一直相信这么一句俗话:“一遍生,两边熟,三遍就可以当师傅”,熟能生巧的道理我们都懂,只要做老师的及时给予指导,孩子学东西还是比较快的。相信自己的同时,一定别忘了“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三人智慧胜一人”的道理。二、 借东风 深入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渐渐地,我的理念在悄悄地开始转变。从最初的模仿,到之候的反思,总觉得小组合作是在装样子,但也一直不知道具体在课堂上如何用。一次次的学习,培训,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自从开展了“五到位”有效课堂,这才有了一个扶手,让小组合作的“到位”真正的有了具体的思路与有效的方法。在每个教学设计的问题上,每次都要设计哪个地方需要小组合作,哪个地方不需要小组合作。每个学期的五到位课堂公开课,给了我以示范引领,渐渐地我开始自己实施。在数学课上,需要小组活动的机会其实还是很多的,只要静下心来思考,我总觉得有不少的东西可以去反复地琢磨。比如:《有余数的除法》中,探究“余数比除数小”和除数乘商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这些环节的设计,均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从他们每个摆的结果里去寻找这个答案。11根小棒,摆三角形,最多能摆几个?还剩几根?12根小棒,摆三角形,最多能摆几个?还剩几根?13根小棒,摆五边形,最多可以摆几个?还剩几根?……小组内边活动边将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上,然后思考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单凭一个人单枪匹马很难完成此项任务,这时候就非常需要小组合作来完成,小组合作来共同商讨就有了这个必要。学生有了独立思考,有了组内交流,有了组内的互相补充,这样坚持,不仅仅是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还让每个人的能力有了不自觉的提升。三人行的小组合作,让我的课堂活了,把课堂上的我解放出来,我不自觉地开始在引导上下功夫,开始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思想解放了双手,我又有了时间做更多的反思。不自觉地,在教学设计上不再发憷,而是更多的考虑如何完成小组合作,实现有效的教学。三、三人行 分享智慧不知觉中,走过了即将三十个春秋,面对年纪增大,越来越觉得时间不够用,心力不够用。怎么办?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必须注意把小组合作的方法应用于平时的学习中,多交流,多听,多反思。小组合作不仅开辟我的课堂,还让我把这个方法延伸到了我的教育教学的学习与提升自我中。向年轻人学习,向同头课老师学习,向搭档学习。平时多注意写反思,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样在遇到问题时不会在泥坑里乱转悠。分享集体智慧的最好方法就是研讨同一节课。你上我上大家上,上着就有了新思路,新的解决办法。将每次的生成与思考都记录下来,在原来的教学设计更新,修改,再上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众人拾柴火焰高”,接下来的六年,我将多交流,多沟通,努力让我的三人小组合作实施得更深入,更自如。